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诗经》中的“菜园子”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8

《诗经》开篇第一首就提到荇菜,它是一种水生植物。“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个绿油油的“菜园子”。《诗经》里的草木,常作为起兴或象征的意象出现,《诗经》中描述的蔬菜种类繁多,包括水生、陆生、藤本、草本等,它们是先民将田间日常劳作经验、纯真的情感与质朴诗意相结合的体现。

《诗经》中还有许多蔬菜,延续数千年仍成为现代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涮火锅”时,有一道素菜——豌豆苗,比较受青睐,这种营养价值高、鲜香味美的野菜其实就是《诗经》中提及的“薇菜”:“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根据《史记》记载,伯夷、叔齐隐居山野时,吃的也是这种野菜。

《诗经》中还有浑身是宝的“葑菲”。“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即蔓菁,俗称大头菜;菲,就是萝卜。说它“浑身是宝”,因为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茎、冬食根。北方人,尤其是东北人,一到冬天,必做的一件事是腌咸菜,用的就是萝卜、蔓菁、大白菜等。

水芹也是自古以来就食用的一种重要蔬菜。“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觱沸槛泉,言采其芹。”诗中的“芹”,不是粗大的西芹,而是身材苗条的水芹。西芹是舶来品,水芹则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水芹在诗经时代已广为种植,常在水田沟渠畔和潮湿处生长,嫩茎及叶柄可供食用,是上好的蔬菜。在江苏,水芹被称为“路路通”;在海南,水芹代表勤劳,都是当地人春节期间一道必不可少的佳肴。

从《诗经》中的“菜园子”可看出,古人对生活的感恩和热爱,寄托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蔬一果上。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从果腹的行为,早已演变为一种处世之道,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工人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