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精通天文气象的古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0-11-18

在我国古代,气象学还不是一门成熟、独立的学科,古代的气象学家常常也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阴阳学家,甚至可能是军事家、医学家、发明家。

沈括,北宋翰林学士,精通天文气象,著有《梦溪笔谈》。他善于预测天气演变,研究气候变迁,对虹霓、蜃楼等大气光现象都作过科学解释,还用各地古生物化石佐证沧海桑田的地理变化,推断地质和古气候变迁。在各地考察的过程中,沈括还发现了石油,也就是《梦溪笔谈》中所述的可以烧火做饭、点灯取暖的洧水。

秦九韶,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书中阐述的开高次方和解高次方程,领先英国霍纳500多年。该书第二章为“天时类”,其中“天池测雨”所描述的“天池盆”已经和现代气象观测所使用的雨量筒非常接近了,而方法上则采取“平地得雨之数”来度量雨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雨量计算方法,为后来的雨量测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履庄,公元1656年出生,清代发明家,发明或改进过许多光学仪器(如探照灯、望远镜、显微镜),也发明过许多“验器”,其中的验冷热器,就是现代“温度计”的雏形;而验燥湿器,就是现代“湿度计”的雏形,利用弦线吸湿伸缩的原理,测量空气中的湿度,这比瑞士人索修尔发明的毛发湿度计,早了100多年。(《潮州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