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西楼”为何成为高频词

来源:洛阳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11-17

在古代诗词中,“西楼”是个高频词。随手拈来几例:

泪眼凌寒冻不流,

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

应凭栏干独自愁。

——白居易《寄湘灵》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辛弃疾《满江红》

“西楼”指什么?

西楼原指古代大户人家的一种居家建筑,位于主体建筑中、坐西朝东的小楼,楼阶朝东,可拾级而上。房子西向开有小窗或栏杆。我国阴阳说,东为阳,西为阴。于是人们以东为尊,以西为卑。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西楼多为女眷的居所。大户人家的女子,衣食无忧,但多闲愁。倚小窗,凭栏杆,望夕阳落山、月亮西沉,产生韶光易逝、美人迟暮之感,或怀念不在身边的丈夫,生孤独寂寞之痛……于是,“西楼”渐渐成了忧愁、悲戚、苦痛的代名词。女子写诗词用之,常表孤独寂寞之情;男人写诗词用之,常表功名未就、壮志未酬的失落和郁闷。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