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运城>

丰收运城——乡风之变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9-22

标志地点:“全国文明村”——雷家坡

盐湖区雷家坡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型村庄。近年来,该村率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文化建设路径,乡风民风正、村容村貌美。2018年,雷家坡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记者 薛丽娟 景斌

▲万荣通化镇举办的“王勃诗赋大会”现场  记者 薛俊 摄

千百年的农耕文明,造就和赋予了河东儿女勤劳、质朴的优良品质。乡村是我们的出发地,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除衣食住行的满足外,乡村文明也得到充分发展,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足。“全国文明村”盐湖区雷家坡村就探索出了一条“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星级文明户创建为抓手、乡村文化礼堂为载体、各级道德模范和新乡贤队伍为骨干、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雷家坡村,一个传统的农业型村庄。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首批全国乡风文明建设21个优秀典型案例中,它成为山西省唯一一个。

以“德孝”立村,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入手,着力解决村民立业、治家、处世等问题,雷家坡村把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到了具体的人和事。全村开展一堂课(德孝大讲堂)、一朵花(孝顺媳妇)、一颗星(五星级文明户)、一首歌(村歌)、一顿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演出(文艺演出)、一队伍(志愿服务队伍)、一场所(红白事集中办理场所)、一活动(重阳敬老主题活动)、一传承(村史村志)“十个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

雷家坡的文明实践,正是我市乡村文明建设的一个剪影。

2014年,闻喜县沟渠头村“两委”结合村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同时,他们大胆创新,由村里统一操办红白事酒席,节余费用转入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闻喜沟渠头村文化墙一角   薛丽娟 摄

2018年,我市全面开始在农村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度,通过制度推动,促进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乡村文明新风。

“现在,群众办红白事,不仅主家负担轻了,而且避免了浪费,村民也更加文明。”夏县南大里乡党委书记秦晨林说。

目前,我市大多数村建立了“一约七会”制度——“一约”是村规民约,“七会”是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新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和民调理事会,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孕育文明乡风。

临猗县黄斗景村的乡愁博物馆、永济市东坦朝村的村史馆、平陆县张郭村的文化公园……近年来,全市先后建成203个乡村文化礼堂,新建17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累计建成10余家农耕文化主题类博物馆和100余个村史馆,有350多个村庄编纂了自己村庄的村史(村志),全市文明乡镇比例接近70%。

乡村文明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随着道德大讲堂、文化大礼堂以及村史馆、日间照料中心等在农村落地,村民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新乡贤等不断涌现。

在芮城水峪村、夏县闫赵村等村,文化广场、巷道墙壁上张贴的善行义举榜和好婆婆、好媳妇楷模展板,教民向德向善、讲文明。

沟渠头村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村中老人的吃饭问题,还为大家学习党的政策、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场所。

盐湖区陶村镇大村、万荣县南陈村、绛县柳泉村等,积极开展乡风评议活动,运用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引领村民价值取向。不少村庄把家规家训制成牌匾,挂在村民家门口,成风化人效果显著。

垣曲县峪里村从几年前就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鼓励村民传承好家风、讲团结、比奉献,形成好村风。

2019年,盐湖区在“五星级文明户”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颗“科技致富星”。杨明存是西张耿村的“5+1星级文明户”,他不仅义务为村里清理巷道,还免费向村民传授果树管理技巧,帮助大家实现产业致富。

星级文明户评选,带动更多农户“追星”,凝聚了村民的精气神。目前,全市23万多个“星级文明户”遍布河东大地,大家“争做文明人、争当文明户、争创文明村”已蔚然成风。

在万荣县永利村,人们追的“星”更是与众不同。乡贤王靖博只用了短短3年,便把一个贫困村摇身变为该县的“文化名村”。

闻喜县寺底村村委会主任吉平娟出资数十万元,帮助村里硬化道路、美化亮化环境。寺底村村容村貌的变化翻天覆地,还实现了从“河东楹联文化村”到“中国楹联文化村”的跨越。

河津市南桑峪村的王国清带领整个村村民搬迁到幸福小区,一起学法、学礼仪,做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临猗县王申村的李峰,多次邀请文化名人到村里办书画讲座,合众人之力,改变了家乡的文化面貌。

在运城,像王靖博、吉平娟等一样为家乡助力的新乡贤不胜枚举。全市登记新乡贤12000余名,7000多名乡贤回乡创业,2809名新乡贤进入村“两委”班子。

从破除陈规陋习到建设文化礼堂,从星级文明户评选到培育新乡贤……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主动作为,蹚出了一条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的阳光大道。广大农民正在这条新时代的丰收路、幸福路、小康路上,共致富,同享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