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宏光医玻:创新驱动品牌效益“双飞跃”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0-09-03

记者 付 炎

在前不久举办的2020年山西省“创客嘉年华”活动中,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芮城县有两家企业被推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西宏光医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光医玻)就是其中一家,交通银行为其提供金融授信2000万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到山西省唯一覆盖白色、棕色全系类医药玻璃管的规模化生产企业、中国最大的医药玻璃管销售企业、中国医药玻璃容器领军企业,再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勇攀医玻行业高峰的征程中,宏光医玻提升品牌效益靠的是创新驱动。

成立之初,宏光医玻只有几间用石棉瓦搭建的厂房、15名工人和两台二手小安瓿机,靠从河南、四川等地外购玻璃管然后加工成药用安瓿再出售盈利。由于缺乏流资和技术支撑,产品质量不稳定,公司起初年产值仅20万元。

由于规模太小,没有知名度,宏光医玻一度被群众称为“瓶瓶厂”。为了打出“名气”,公司董事长张怀民提出“唯有创新才能改变现状,唯有创新才能做大做强”的发展理念。同时,他也意识到,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的象征和代表,一定要打响自己的品牌。

在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宏光医玻结合实际确立了“三步走,四面抓”的品牌战略实施步骤。

“三步走”的第一步是攻克电熔炉技术。2011年,该公司在完成“两步法”制水煤气工艺基础上,再次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对传统的医药玻管火焰炉进行电熔炉技术改造。研究组用了一年时间如期攻克了关键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全电熔玻璃熔炉生产一级耐水药用玻管的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益,降低了维护费用,达到减少排放、节能降耗的目的。第二步是先建设一座电熔炉,并能够利用电熔炉技术生产相关产品。经过全体员工不懈努力,第一台电熔窑于2012年9月建成试运行,在同行业率先完成了火焰炉向电熔炉的升级,并于当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经检测,产品理化性能达到有关要求。凭借“低硼硅一级耐水药玻”生产技术,宏光医玻一举成为国内低硼硅药玻生产行业的“龙头”。第三步是升级技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该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开发了“全电马弗炉”技术、“棕色药用玻璃全电熔”技术、“旋转管冷换”技术、“配料系统自动化”技术等,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新建的9座电熔炉之中。新技术的应用,使宏光医玻年产规模扩大到5万吨,节约标煤4万吨,减少碳排放10万吨,循环利用废玻璃5600吨,节约用能成本1500万余元。

“四面抓”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抓好工艺创新、制度创新、标准创新、项目创新等四方面创新工作。在工艺创新方面,根据生产需要,每年列出经费用于至少3个项目的技术创新;对创新成果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在制度创新方面,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5378药品包装材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为公司的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服务。在标准创新方面,在医药玻璃管、安瓿等产品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了更为严苛的企业标准,树品牌、赢市场;参与相关技术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承办研讨会,推动药包材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的快速落地。在项目创新方面,在自行实施科研项目的同时,积极承担政府科研项目。

一系列举措让宏光医玻实现了转型升级,其品牌效益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该公司获得28项产品专利,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山西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贯标试点企业、运城市政府质量贡献奖等荣誉。在2019年全市品牌评价工作中,宏光医玻被评为优质品牌企业并入选效益品牌企业十强榜单。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