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一家高新企业的潜力

盐湖高新区中磁科技1月至7月上缴税金同比增长138.94%

来源:发布者:范 娜时间:2020-08-17

2020年1月—7月份产值为37664万元,同比增长15.8%;

2020年1月—7月份销售收入37811万元,同比增长19.34%;

2020年1月—7月份上缴税金853万元,同比增长138.94%;

……

这是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磁科技”)今年运行的一组数据。通过各组数据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中磁科技的各项经济指标不降反升。

这一成绩,中磁科技是如何做到的?日前,记者前往中磁科技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中磁潜力”。

科学研判

抢抓市场

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途出行有感染风险,城区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又较为麻烦。在这种情况下,骑电动车、共享单车出行,就成为最受市民追捧的出行方式。

市场是最佳晴雨表。

作为一家以生产轮毂电机磁钢、风力发电机磁钢、伺服电机磁钢为主的新材料生产企业,中磁科技紧紧抓住了这一契机。

“疫情发生后,根据对全国经济形势的宏观判断和对电动车市场的研判,我们敏锐地意识到,人们的出行方式会发生改变,公司生产的电动车轮毂电机磁钢会成为发展刚需,所以春节刚过,我们就积极与合作厂家对接、联系,同时到市场深入调研,抢订单,为复工复产做准备。”中磁科技董事长董清飞向记者介绍道。

复工复产后,公司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内部防疫工作。同时,运城市、盐湖区、盐湖高新区党政部门相关领导前来公司现场办公,并提供了充足的防疫物资。

“之所以能够成功复工复产,并达产达效,一是政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二是企业为复工复产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公司副总经理仇红星说,这次疫情,在南方一些疫情重灾区,企业工人流失严重,复工复产比较晚,而山西并不是重灾区,公司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成功争取过来一部分订单。

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以利润多寡来决定是否接单,而是对于一些毛利润比较低的单子,也接过来。不论大小单,来者不拒,通通接受。

“拿到订单后,中磁科技3月份的产值创历史新高,到6月份,公司产值突破了3月份的纪录,7月份,公司的产值又破了6月份的纪录,销售收入1亿元,创建厂以来历史最高。”讲到这些,仇红星的言语间不无自豪。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从仇红星提供的一组数据中看到,今年1月—7月份,中磁科技在产值、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方面的数值,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尤其是在上缴税金方面,增长了一百多个百分点。

“只有利润一项数据略有下滑,这是因为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2月份没有开工的原因导致的,这只是暂时性的,按照目前公司的发展趋势,到今年年底公司肯定是盈利的。”仇红星自信地说。

技术改造

提质增效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中磁科技深谙此道。

抓住了时机,争取到了订单,最终决定能走多远的,还要依靠过硬的产品品质。锻造产品品质的关键,就是要练好内功。

根据市场需求和公司实际,公司对生产线上的技术工艺进行研究开发。

“疫情期间,工人比较难招,我们通过内部投资,对工艺进行了自主研发改造。第一个是单机效率大幅提高,炼钢工序的效率提高了15%—20%。第二个是对压机进行了改造,原来是手动压机,每台需要3名工人操作,改造后变成自动压机,只需1个人就能操作。”中磁科技副总经理孙绪新介绍,经过技术改造,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还节约了人员,缓解了用工荒的难题。同时,公司通过设备更新换代,使产品合格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很好地保证了客户的需求。

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中磁科技除了技术改造,使得设备工艺更稳定,产品的合格率更高外,还通过改进产品配方,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产品有了竞争力,在市场上才能占有更大的份额。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多,产品就更有竞争力,如此一来,形成的良性循环会助推企业更好地发展。

中磁科技在自主研发的同时,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合作,进行一些学科前沿的研究。

“我们的产业跟节能环保密切相关。今年的疫情让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首选。疫情发生后,共享单车需求量很大。中磁科技抓住了共享单车的机遇。目前,公司生产的轮毂电机磁钢占所有生产产品80%的份额,销售额更是增长了30%。”孙绪新介绍。

中磁科技自建厂以来,就非常重视科学研发,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从孙绪新提供的数据中可见一斑:2018年的研发投入1640万元,2019年研发投入3400万元,2020年预计研发投入3600万元,1月—7月份已完成投入2090万元。

公司现有各项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99项。今年申报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11项。孙绪新说,公司所有专利都是在生产过程中研发出来的,申报成功后,再在公司内部进行转化。

随着产品占有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中磁科技的客户范围分布更广。

“以前,我们公司的客户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今年,我们向珠三角市场渗透,新增客户10%。现在我们的客户主要有西门子、万东医疗、东软医疗、方正电机、博世电机、雅迪、爱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孙绪新介绍,往年还有一部分产品出口欧洲,今年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公司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把国内市场作为主攻方向,准备在新能源汽车和风机发电领域作出一番业绩。

创新管理

强化培训

搞生产,“人”是第一位。有了市场,有了技术,没有“人”是万万不行的。

因为技术创新,扩大了市场份额,中磁科技急需补充员工。而疫情期间,无法再像往年一样通过现场招聘会的方式招人。为了解决用工问题,中磁科技通过公司内部各类微信群以及网络平台,宣传招聘计划和用工方向、福利待遇、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还与盐湖高新区管委会合作,扩大宣传范围,同时,把招聘宣传单送到附近村庄,通过村委会喇叭进行宣传。

“效果很好,一下子就有400多人报名,运城市13个县(市、区)的都有。我们经过双向选择,最终通过选拔招了近200人,保证了疫情期间的用工需求。”中磁科技办公室主任董官喜介绍,复工前,公司就对复工复产工作做了详细安排,实施创新管理,进行人事调整,完善考核制度,对各班组的班长和组长的考核也进行了细化。

同时,对一些指标也进行了调整。

“随着工艺的改变,过去的指标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水平,新的指标就得跟上。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的过程。”董官喜说,除了完善制度,更新管理外,公司对员工的各项培训教育也在完善。

过去公司用的大都是农民工,要完成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工作。

中磁科技重视员工的培训学习,一名新员工,在上岗前须经过入厂培训、车间培训和岗位培训3期培训,1个月左右才能上岗。“上岗后,还要继续培训。因为我们会根据客户订单的要求,不断改进工艺,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就需要员工能跟上改进的速度。这时就需要车间主任、技术骨干、副总经理对员工进行不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董官喜介绍。

公司还加强了对员工操作和现场督查的频次,规定操作规程,对因操作不当给公司带来损失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从原来的罚款1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元,让员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目前,中磁科技有一线员工近800人。采访时,记者走访了公司的三大车间——毛坯车间、加工车间、成品车间,不论在哪个岗位,每名员工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韩海军是毛坯车间制粉工段的段长,2014年进入公司以来,他从一名制粉工段操作工,慢慢成长为班长,再到段长,制粉工艺的提升,他看在眼里,也亲身经历着。

“我来公司6年了,现在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出粉速度以前是一小时出粉六七十公斤,现在就能出200公斤。公司的管理也是一年一个变化,一步一个台阶,虽然很严格,但更人性化。”韩海军说,他的工资从刚开始时的3000多元,长到现在的五六千元。对于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学习成长,他都很满意。

而中磁科技,只是运城众多企业在疫情期间展示自身潜力的一个缩影。通过“中磁现象”,我们可以预见,运城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将在随之而来的发展中相继展现。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