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解开现代乡村治理的密码

​——《近代河东乡绅社会职能变迁与道德问题研究》推介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黄 静时间:2020-05-12

随着中国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乡村却出现凋敝和空心化现象。面对农村发展困境,党的十九大及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党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从根本上讲,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因此,广泛吸纳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他们拥有普通村民所没有的相关资源、能力,若想了解他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应如何高效履行职能,怎样发挥自身优势,还需了解近代乡绅在乡村治理中的社会职能如何变迁,他们的道德对乡村治理有何影响。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启耀的《近代河东乡绅社会职能变迁与道德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为我们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乡绅之治的历史变迁,为我们解开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密码。该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于2019年10月出版。乡绅作为中央政权向乡村社会权力的延伸,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俗教化和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研究近代乡绅社会职能和道德对于构建乡村善治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张启耀教授的《研究》专著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一、跳出泛域化一般性研究视域,体现区域文化研究特色

对于乡绅在我国乡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般著作基本都是围绕乡绅在历史发展不同时期如何作为国家和基层社会的角色来写,大多学者把乡绅的活动轨迹置于全国范围背景之下,或者探讨的是某一个十分宽泛的地域下的乡绅文化,而张启耀教授的《研究》则以山西河东区域社会为研究范围,主要考察近代河东乡绅在乡村治理中的社会职能变迁及道德问题,《研究》的核心是近代河东乡绅道德产生的根源、表现及其对现代河东及山西乡村治理的影响,全书紧扣河东区域的人文特色,其中的闻喜裴氏、永济柳氏、万荣慈善李氏等无不体现鲜明的河东文化特色,迥异于一般对乡绅的泛域化研究。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

张启耀教授在《研究》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立足于近代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通过真实的考察和论证再现了近代乡绅在乡村社会中职能和道德的变迁,并通过河东乡绅与中国南方乡绅在乡村治理中的比较,深刻地洞悉不同区域乡绅职能和道德差异及其原因,既展现共性,又突出个性。同时,作者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管理学等跨学科、多角度研究近代社会变迁背景下河东乡绅的整体形象及道德变迁。文中,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紧密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高度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不菲的价值。

三、结构高度系统化,与前期研究一脉相承

张启耀教授的《研究》,全书结构严谨,本着“缘起—问题—原因—启示”的系统化结构,首先对近代乡绅在国家和河东乡村社会变迁中社会功能和作用作了非常详尽的分析,紧接着揭示河东乡绅道德状况,并从保守性、小农思想、传统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深刻挖掘河东乡绅道德状况产生的根源,并以此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借鉴和启示。全书结构严谨,知识系统。《研究》的问世,绝非突兀,张启耀教授多年来一直醉心于近代乡村社会的研究,著述颇丰,如《三十年来民国华北乡村社会史研究成果述评》《民国自治运动与基层社会的贫困化》《民国乡村税收中的村庄领导阶层及其权力变迁》《清末民初乡绅阶层的职能转型与影响变迁》等,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研究惯性。

四、以史料为钥解开现代乡村治理之锁

张启耀教授的《研究》以丰富详尽的史料考察论证了近代乡绅作为国家政权在乡村的延续“调节器”的史实,该书最后一章以此为基础,紧密结合党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引出新时代新乡贤,赋予了新乡贤新时代的内涵,借鉴传统乡村乡绅治理经验,摒弃其中近代乡绅治理糟粕,通过对传统乡绅合理治理模式的传承与创新,最终达到现代化的乡村善治,以近代乡绅之治,解开现代乡村治理密码。

总之,张启耀教授的《研究》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一部著作,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