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留住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第五期】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0-03-23

每一块土地都有她深刻的人文记忆,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精神传承。运城作为古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数千年来积淀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存,展现着河东儿女的文化风采。我市共有2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文明,重铸辉煌,本报特开辟非遗风采专栏,为读友刊发非遗项目,让我们一起领略运城的人文魅力。

万荣花鼓表演现场

项目类别:传统舞蹈

项目名称:鼓舞(万荣花鼓)

保护单位:万荣县文化馆

公布时间及批次:2011年5月(第三批)

万荣花鼓是闹社火或者节庆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其有三种形式:一是低鼓,即腰系鼓;二是高鼓,即胸前鼓;三是多鼓,鼓系于头部、胸部、右肩及两腿中间,最多时一人可系十多个鼓。

万荣花鼓举手投足、一招一式既有美感又富于表现力。其动作健美有力,如虎之威风,猿之敏捷。有谚语形容:“手打鼓子脚踏锣,脑袋摇的就是钹”(指低鼓),“抬头挺胸两脚活,式子锣鼓三结合”(指高鼓)。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

稷山螺钿漆器产品髹饰技艺展示

鬼谷子下山罐

怪兽罐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名称:漆器髹饰技艺(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

保护单位:稷山县螺钿漆器研究中心

公布时间及批次:2014年12月(第四批)

螺钿漆器是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是中国漆器的一种。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源于唐代。其工艺细致复杂,要经过选型、制胎、设计图案、髹漆、螺钿镶嵌、推光等几十道繁杂工序,而且在用料方面颇为讲究,使用天然大漆、螺钿、贵金属和木、纸等为原材料,制作出的作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图案清新高雅,具有珍珠般美丽的光泽。

永济背冰场景之一

项目类别:民俗

项目名称:中和节(永济背冰)

保护单位:永济市文化馆

公布时间及批次:2011年5月(第三批)

永济背冰,俗称“亮膘”,发源并流传于永济市西南的长旺村。相传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茅津渡,清军将领强拆民房,准备在太平军攻城时点燃木料,架构防御体系。起义军部将相福禄献计下黄河凿冰,然后背冰块灭火破城。

相福禄解甲归田后,组织家乡长旺村民众在春节闹社火,模仿当年的背冰战斗场景,展示“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精神。后沿袭至今,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期间表演。

“点舌丸”制作场景

制作好的“点舌丸”成品

“点舌丸”制作技艺首先是配伍独特,由牛黄、西红花、血竭、蟾酥等多味名贵和毒性药材组成。工序复杂,其中采购净选、炮制配料、微丸泛制、包衣抛光工序更是独特神秘。

“点舌丸”的制丸方法是独门艺术,纯手工制作,用毛刷刷粉起模,置于匾筛中,双手撑匾腾展技法,推、拉、揉、摔、打、闯、簸等动作反复操作,药丸泛制成桐籽般大小,均匀一致。现今生产的朱砂红外衣,在真丝绢袋里抛光后,红润晶莹,光滑如玉,既能很好地密封住药性,又足显药品珍贵。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