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 “33岁农民”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陈永年时间:2019-11-25

在万荣县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名叫杜军峰的农民,他是一个农机合作社的领头人。让人惊奇的是他的岁数:33岁。这在农村基本上都是50岁奔上的老年人中,绝对是一股“清流”。

杜军峰原来在外面打工,后来到镇上开了一家烘焙店,再后来又投身农业。在农业生产托管试点中,他表现突出,不仅服务了农户,自己合作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农机数量也越来越多。

说到底,我们的农业要有发展,我们的农村要有生机,我们的农民要真正专业化,必将是以“回归”为标志的——

让年轻人回归农村,让专业回归农业。

有人在形容农业种植者时曾经这样形容:50后想干干不动,60后、70后会干不想干,80后、90后就算想干也不会干。因此,谁来接管农业、谁来种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而农业生产托管试点,要破解的,就是这个“谁来种”“怎么种”的课题。

目前农业的低效,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出的低效上,低效最重要的原因就出在种植规模偏小和经营主体偏散上。依照现在我市人均土地面积,一家3口人顶多五六亩土地,全部种成小麦、玉米,一年收两茬,亩均纯收入按600元算,总收入也不到4000元,这样的回报水平根本不可能吸引到优质的劳动力。

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任何生产要素,总是自动向产生更高价值的领域流动,就像农村适龄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向工业岗位流动,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规律。这不是一个坏事,反而是更科学地配置了社会资源,让整个社会生产更有效率、产出更高。

解决农业优质劳动力问题,绝不是把年轻人从城里生拉硬拽到土地上,而是要想方设法提高土地的出产效益,让农民这一职业成为一个价值、效率和回报的高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然会在同样的经济规律推动下,驱动更多更优质的人才向农村流动。

农业生产托管,一方面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通过统一耕作,提高规模效益,解放原本限制在土地上的劳动力,推动其向城市流动的步伐。另一方面,因为经营面积的成倍甚至成百倍扩大,在规模经济下,经营和管理者在土地上所能得到的回报,已经可以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以运城一些种植大户为例,一年三四十万元以上的纯收入,已经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回到农村。

我们以往对于农民这一职业,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身份标签来看待。真正要让农业成为一种现代产业,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越来越多具备专业素养的从业者才能让一切成为现实。

到那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回乡务农,而且会和在城里公司找工作一样,在回乡之前做若干专业上的准备。

与我们目前在农村见到年轻的面庞就会充满惊奇不同,到那时,我们可能会对踏入农业领域的从业者进行一定的筛选。可能在会要求他们在准备投身土地之前,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积累,甚至在种植、管理、财务、农机等不同的岗位上要取得一定的资质。

高专业带来高门槛,高门槛带来高回报,高回报又要求专业度更高……这将是真正产业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的良性发展链条,而这一切,目前正随着土地流转、农业托管等政策的推进,慢慢露出苗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