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关心关爱”,结出累累硕果

——万荣县多方发力促进“凤还巢”工作迈向新征程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朱姝时间:2019-11-11

■本报记者 朱姝 通讯员 冯镜霖

2017年8月4日,运城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实施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计划(“凤还巢”计划)。市委书记刘志宏多次指出,万荣县要在“凤还巢”计划的落实上先走一步,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两年来,围绕这一要求,万荣县突出“抓两头、带中间”,不断探索创新,把“凤还巢”计划融入全县各项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万荣特色的在外务工人员关心关爱新路子。

“万荣人”

引领发展方向

2017年8月24日,万荣县在省城太原举办“凤还巢”计划恳谈会,正式吹响了万荣县实施“凤还巢”计划的嘹亮号角。截至目前,万荣县已在全国25个城市建立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党支部、万促会、商会等互助组织81个,基本实现在外组织全覆盖。

“万荣最有名的品牌是‘万荣人’,最大的优势也是人,万荣人有文化、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万荣县因‘万荣人’而全国有名。”两年来,县委书记杜中伟的这句话伴随着一月一次“凤还巢”计划座谈会的召开,在全国各地的“万荣人”中流传开来。

什么是“万荣人”?

“万荣人”是一种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后,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都飘扬着万荣县在外党支部的旗帜,在外万荣人穿军装、唱红歌的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多年来,随着外出经商务工队伍的逐步壮大,全国市级以上城市都有了万荣人的身影,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万荣防水外加剂、“古今青瓦一绝”的万荣古建、家政行业口口相传的“万荣阿姨”……一代代“万荣人”凭借着“乐观自信、永不服输、争创一流”的万荣精神,让外界认识了万荣,认可了“万荣人”。在“凤还巢”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完善的服务组织建设,多样的组织活动开展,让“万荣人”凝聚得更紧、品牌叫得更响,知名度提得更高。

“万荣人”是一种引领。据统计,8.21万在外万荣人在全国各地开办规模以上企业819家,每年可为家乡带来40亿元以上的收入。万荣县抓住“凤还巢”计划的机遇,以“万荣精神”为引领,像创立产品品牌一样塑造劳务品牌,把“防水建材、仿古建筑、家政月嫂、酒店餐饮、熟食小吃”的从业人员打造成“万荣人”系列劳务品牌,使其成为万荣的亮丽名片。目前,万荣正在创建“国家级出口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职教中心打造高标准的家政发展基地、为熟吃小吃免费制作统一LOGO、门牌、服装,在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建立劳务输出示范基地,举办品牌推介活动,让大批劳务人员更好地占领和开拓市场,让“万荣人”成为万荣发展的“排头兵”和万荣形象的“代言人”。

“万荣人”是一种能力。作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如何培育一名优秀的“万荣人”,万荣县委、县政府有着自己的探索。在县内,通过制定就业培训规划,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培训、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技校高级技师培训、果园大学职业农民培训、创业和小微企业培训,与金盾苑建材、不冻泉建材、万唐龙古建等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增强劳务品牌竞争力,让“万荣人”职业种田有能力、外出务工有能力、回乡创业有能力。在各地,万荣县正在尝试建立以北京齐家万荣公司为示范的集培训、就业、帮扶、维权于一体的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并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陕甘青、渝川黔、黑辽蒙”等该县经商务工人员六大集中地区迈进,发挥该县在外组织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建立劳务基地,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输出就业。

两年来,万荣县通过扎实、对路的技能培训,给了所有愿意外出务工人员底气与能力,形成了“在外中心发布信息—乡村两级组织动员—培训机构精准培训—职业介绍统一输送—三级网络关心关爱”这种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劳务输出新机制,以劳务品牌带动高水平的劳务输出,提升了劳务输出组织化,减少了外出务工盲目性,形成了培训就业的良性循环,先后让1.4万人带上新技能,走上新岗位。在这个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凤还巢”计划为“万荣人”搭建起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桥梁。

“大人才观”

凝聚发展力量

踏入起凤坊,走过状元桥,该县教科局组织的“凤还巢”研学活动,让高考优秀学子胸怀报国志,不忘家乡情。政务实习长才干、电商联盟助创业、志愿服务传爱心、畅游家乡燃激情,团县委在“家燕归巢,筑梦万荣”大学生暑期服务家乡系列活动中发现了人才、储备了人才。27个在外党组织,1537名流动党员,组织部建立的“1234”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让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开展党员活动,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两年来,万荣县在全国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找老乡,老乡也在寻找为家乡服务的机会和途径。万荣把“凤还巢”计划与人才强县计划紧密结合,把原来的主要服务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拓展到服务万荣籍在外工作人员、在外求学的学生和与万荣有历史渊源的群体,搭建起六大“引凤还巢”平台。

通过乡村振兴领头雁平台,86名在外乡贤通过换届选举回村担任“两委”主干,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与动力。王靖博利用3年时间带领全村村民脱贫摘帽,让永利村从“穷山沟”变成人人羡慕的“幸福园”;陈水潮投入2150万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美丽乡村,让东苏冯村旧貌变新颜;杨树珍在集贤村成立新乡贤互助基金会,邀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题写村牌;谢海俊带领大甲村村民发展养牛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谢青宇自掏腰包4万多元,帮助大谢村村民渡过干旱难关。

通过创业兴企带动就业平台,围绕“出口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硬环境和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创业三十一条优惠政策等软环境,吸引了15家规模企业和325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回乡投资20.1亿元,解决县内就业2610余人。金坦能源的王彦泽把握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机遇,建立博士人才工作室和占地50余亩的GSL新能源生产基地;茂发谷物合作社的薛强胜带领村民在滩地种植水稻5万余亩,开发了“荣后牌”特色小香米,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方圆果酒以柿子、苹果、桃等为原料酿制高端果酒、果醋,缓解了万荣县50余万亩果类销售难的问题;不冻泉建材、鸿伟益达建材、谷山建材等企业在环保和产品上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光华乡的葡萄基地,里望乡的“崧”牌奢侈品皮包工厂,西村乡的服装加工厂,一个个创业故事让“凤还巢”计划硕果累累。

通过美丽乡村捐建榜平台,在外成功人士为美丽乡村建设修路建校、兴办产业、助学敬老共投入5000余万元;裴庄乡在外企业家樊振虎、孙贵峰等人为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捐资30余万元;生番村的在外企业家王定玉等人每年春节为村民请来戏曲名家丰富群众生活;荣河镇临河村在外企业家组织百名60岁老人赴粤港澳旅游观光;光华乡杨蓬村的在外人员樊文俊、薛立强等人常年为家乡小学捐赠图书、食品价值20多万元;通化镇东毋庄在外人员谢全斌为全村师生300余人捐赠价值6万元的校服、书包、文具。

通过文化文明传播者平台,在外文化名家建学堂、开讲座,助力文化名县建设。山西大学退休教授史秉有回乡开办高村史秉有艺术馆,定期授课讲学;北京儒商李汉生在孤山西麓建成占地五千余亩,集农耕体验、国学弘扬、民俗传承等于一体的文化传播基地三益书院,先后接待全国各地数万人学习体验;各村新建立的“村史馆”,通过历史演变、人物传志、产业布局、远景规划,让在外游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通过脱贫攻坚结对子平台,帮助在外28位万荣企业家与2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荣河镇17名在京爱心企业家按每生每年6000元的资助标准,资助21名贫困大学生从上大学到毕业;太原、江苏、黑龙江等地在外组织先后为贫困村举行募捐活动,并通过商会渠道开展消费扶贫;贵州、西安等地在外组织多次在家乡开展“寒冬送温暖”公益活动。各地在外组织结合自身情况,共为家乡解决劳动力3700余人。

通过大运城建设跨地域平台,万荣县收集了530位万荣籍在外专家学者资料,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在外人才库。在外万荣人返乡创业打造的永济“水峪口古村”、运城“星河创业基地”、夏县“三强农业”等在万荣以外的返乡创业项目成为大运城建设的亮丽名片。

“关心关爱”

筑牢发展根基

“凤还巢”计划的核心是“关注、关心、关爱”。市委书记刘志宏也多次在讲话中指出“政府要像家长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外出务工人员,让他们感受到家乡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感受到家乡党委、政府对他们的深切关爱”。

万荣县率先在全市推出在外经商务工人员家乡沟通交流、家乡关心关爱、外出创业打工、外出法律维权、返乡考察兴业、返乡投资创业、创业项目代办七项服务流程,明确了118个服务细节,开展了“六送”“五推”和“三访三帮三扶”系列关心关爱活动。

两年来,各职能部门、县乡村三级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各公益协会积极为在外人员及家属办理关爱服务事项26680项,做到了有记载、有图片、有反馈、有效果,让万荣人在家出得去、在外站得住、前方能挣钱、后方有保障。

医疗集团邀请在协和、西京等医院工作的万荣籍医学专家回乡义诊。农委建立小麦、苹果种植“全程托管+异地服务”模式,实现了“你在外安心挣钱,我在家帮你种田”。民政局在全县建立110余个日间照料中心。教科局建立留守儿童驿站130余所。司法、人社部门多次到成都、贵阳等地为在外务工人员开展司法维权活动。妇联为留守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培训和权益保障宣传。工会在北京、太原、西安等地建立了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实现了在外组织自我管理和维权服务常态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爱心公社、手拉手公益协会、医疗集团公益协会等3500余名爱心人士先后开展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贫困户相关活动220余次,关爱人数达16900余人。

县级在外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建立了以“家在万荣”微信公众号为中心的新媒体开放平台,点击量达260多万次;组织起32个在外人员微信群,让在外中心成为在外人员关注家乡的窗口和连接县内外的纽带,承担起协调沟通、信息查询、创业咨询、务工介绍的职责。

各乡镇逢年过节对在外人员家属进行走访看望,组织联谊座谈活动,开展招商引资,根据乡镇特色开展“劳务品牌”打造工作,为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贴心服务,确保他们出得去、回得来、发展得好。

各村在“两委”主干的带领下,以党员包户关怀、队长定点联络的方式,为在外人员提供红白喜事关怀、扶老携幼关怀、看家护院关怀,积极收集在外经商、务工、工作人员信息,鼓励本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全民技能培训并外出就业,开展各类活动丰富留守人员生活。

两年来,“凤还巢”计划已经融入了万荣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给予了万荣人更多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真正成为了兴县富民的“就业计划”、关心关爱的“服务计划”、吸引人才的“开放计划”。近日,运城“凤还巢”计划作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被通报表扬,这更加坚定了万荣县委、县政府把这项计划作为一项长远大计来抓的决心和信心。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