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娱>

回到生活中去——著名作家张石山文学讲座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10-23


我对作家张石山老师的印象来自运城市作协老主席王西兰老师。在喜欢文学的运城作者心中,西兰老师文章好、人好,温润如玉,还有些小骄傲,从不轻易夸奖谁,半句过头话都不愿说。但他对张石山评价非常之高,且听三句话:天才作家、汉子、莫言作品不如张石山好。

张石山先生最红的1980年代,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以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倒是前不久,他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让我觉得此人确实率真、勇敢、诚恳。

10月20日,张先生来运城作文学讲座。我因为对文学的痴迷,也因职责所在,提前20分钟赶到会场聆听讲座。当他走进会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会场中的每一位作者或者作家,都期待地望着张石山,希望他可以在讲座中抛出“独门绝技”,化每一篇或孬或好的作品为神奇。但这个过程看来并不是那么直接与简单,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关于文学

他说,理论是一个筐子,总想尽可能大,将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但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为了讲好这堂课,他专门写了讲课提纲,防止讲座中把东葫芦挂到西架上。

他说,从事文学可以两世为人。别人生过、苦过,死了就过去了。但从事文学写作的人可以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成长路径,用文学把生活故事、人生体验表现出来。如果能在作品中实现精神升华,感染他人,便更有意思了。

他说,文学与佛学、美学、哲学一样,可以升华人格,从文者的宗教与修行就是潜心写作。但写作是一件表达自我的事情,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写作,而不能把自己捆绑在写作上。

张石山老师说,从全国范围看,有以王蒙、刘绍棠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与作品,有以从维熙、刘心武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和作品,支撑了文坛。从山西省来看,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家群:西、李、马、胡、孙。当代还有李锐、赵瑜等晋军劲旅。现代的文坛则是山花烂漫了。

中国文化讲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如白居易修白堤、苏东坡建苏堤,他们上报君恩,下安黎民,实现了立功。后来,他们又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了立言。

关于生活

张石山说,深入生活是创作的老生常谈,但必须谈。他自己是山西盂县洪崖底村人,在村里生活过10年,积累了一辈子也写不完的生活储备。晋南是古中国文化发祥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土壤。一个作家一定要扎根自己的生活土壤,因为这里养分无穷。

他还说,他自己近几年写作的《无字天书》《方言土语》等,都是乡村中口口相传的、教化人的,也是来源于生活深处的。

关于写作

张石山说,写作,首先是为自己写,然后是为国家和人民写,就是宋儒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写作不只为胜利者立传,也要为失败者记录。心中要有祖国,要知道我们的立脚之地是祖国,要有“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国”的情怀。

关于小说

小说,要写得有趣。写作过程是愉悦自己的,但写作还要有个期待视野,要考虑读者的感受。他们有没有共鸣,能不能雅俗共赏,是小说作者要考虑的,即小说一定要好看。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写作要把我们的能力耍出来,还要能抓人,把人揪住,让读者读完后,能够回味无穷。这里需要作家的三观支撑,事关思想、精神、灵魂、仁义道德。

有一句话说,天理人情不可违。作品也是这样,要写有情有义、爱乡爱国的作品。

作家要保守些,保守是个好词,中华文明要保护才能守住。一个作家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片面武断下结论,而要全程判断。我们要敬祖宗,要弘扬中国文化,自己争取做个好人。然后,我们要在作品中呈现自己、完善自己。

关于名著

《水浒传》中的80万禁军教头林冲,英俊逼人,施耐庵却在他的眼睛下边安排了小痣,为他的苦难命运埋下伏笔。小霸王周通招亲一节,小喽啰头上插着野花,那是多么美的场面。我相信这是作家施耐庵的创造,是动人的美。

《红楼梦》中尤二姐之死,那种悲惨场面,吞金自逝,后边作者写了六个字:神不知,鬼不觉。个中意味深长,需慢品。

初结海棠社一段,从起名字写人情世故,宝钗叫蘅芜君,她说宝玉就是富贵闲人,不表达自己的情感,撇清与宝玉的干系。黛玉名为潇湘妃子,她为宝玉起名怡红公子。其中大有深意,妃子、公子,天造地设。这是作家的不言之言,波澜不惊,却传递出人物的性格、教养和心理。

还有《聊斋志异》中的文言文,描写一个妇女蓬头垢面,为蓬首如筐,真是传神,说秀才摸住了狐狸的毛尾巴大惊失色,说吾不畏首而畏尾也。真正的好作家笔下的描写,要像生活本身一样真实。

写作要传神而达意,要删繁就简,标新立异,要从中华文明DNA母体上汲取营养。

讲座的结尾,张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的作品《清明无战事》的故事内容。主人公唐汉宸是抗日战争年代的一位乡绅,他最多地保全了中华文明和士子传统,带着对文明道义的坚守,被日寇抓捕,背负“抗日分子”亡命旗后,他说,好了这下死后可以进祖坟了,坦然赴死。

作品所要表现的是,与日寇的言而无信相比,唐汉宸身上所葆有的华夏文明基因,造就了他对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殊死抵抗——仁者无敌。

《清明无战事》是张石山老师继《礼失求诸野》之后,又一部讴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追寻与回归。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