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河东千年鼓乐敲响华夏正声——大型鼓乐舞诗《大河之东》亮相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侧记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9-13

演职人员精益求精细打磨

一台完美演出,自然离不开演职人员幕后的辛勤付出。尽管这部剧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并且成功在上海、深圳、太原等地演出,但每一次上场对于他们来说,仍是一次考验。

8日一早从运城出发抵达西安的《大河之东》演出团队,刚到酒店匆匆吃过饭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在剧场排练,熟悉演出场地。演员们夜里12点多才回去,而舞台工作队负责道具、灯光、音响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仍然在一线加班加点对舞台进行布置、修改,以确保演出效果。

9日一大早,全体演员又匆匆赶往剧场,抓紧苦练,小到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不放松。每一场排练,他们都要带妆并穿好演出服,紧凑的时间里,身上的衣服往往湿了干、干了又湿。累了,他们就趟板凳上或桌子上休息一会儿。

主演毛昕饰演时光老人、画师等角色,要换5套服装和头饰,上台有11次之多,演出强度可想而知。因为粘胡子,他的皮肤被胶粘得生疼,自己也无法吃饭,为此,他常常饿着肚子,一直到排练或演出结束。

主演、运城市文工团副团长徐宵饰演黄河母亲,这一角色和时间老人一样贯穿全剧。为了演出效果更好,她特意剃掉了两鬓的头发。长时间带着发箍,让她的头皮发紧,到了晚上就会感到头晕恶心。这次排练,因为后台光线暗,她从拱桥上下来时,一不小心扭到了右腿,膝盖肿得像馒头一样,疼得弯不回腿,但当音乐响起的瞬间,她就会忘记疼痛全身心投入,顺利完成每一个动作。

“这个角色主要表达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在黄河、在河东孕育了生命,孕育了文化。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能有这样一次参与的机会,是一件幸事。我希望能够为这个剧贡献最好的自己,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把我们河东文化推向全国,推出国门,走向世界。”徐宵说。

彩排间隙,饰演关公的蒲剧青年演员赵振,一遍又一遍地在舞台上练习着台步和抛接青龙偃月刀,只为更精准地契合鼓乐手的鼓点,以展示出关公的精气神及情绪变化。“作为关公故里饰演关公的演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关公精神、关公形象在古都西安展示得更完美。”他说。

该剧演员年龄跨度极大,最年长的是高跷走兽部分的一位农民,已有67岁,最小的是背阁中的小朋友,只有三四岁,但大家都没有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还有该剧总导演、陕西舞蹈家协会主席王宏,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张继文,执行导演杨伟信等,均一直坚守在排练现场,反复指导演员细节及协调各方。

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付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让《大河之东》在西安闪闪发光。

演出成果喜人获多方赞誉

两场演出无疑是成功的。久久不愿离去的观众举着双手为演员们点赞,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都证明了这一点。

观众袁先生看完后,感慨万千。他说,山西人给陕西人带来了山西震撼人心的鼓乐,剧中的鼓乐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激发了出来,让现在的人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底蕴是那么深厚,极为震撼。

来自陕西文艺界的专家学者,同样也深深为《大河之东》的无限魅力感到振奋,为两地文化交流感到欣喜。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孟宝民偕妻子一家七口人特意前来观看演出。在这次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展演的近50个剧目中,他首选的便是《大河之东》。“这次演出主要是通过鼓乐的形式,展现过去一段历史的辉煌,这种手法非常独特。”孟宝民说,“运城文工团来陕演出,这是对陕西国际艺术节的大力支持,意义非常重大,既能增加我们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又能促进我们今后相互之间展开合作。通过文化交流,我们两地的关系也能够进一步密切。”

演出结束后,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丁科民仍然意犹未尽,非常兴奋。“这场演出大气恢弘,看了让人长精气神儿。鼓舞舞出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鼓乐敲出了中国人不屈的精神。”他说,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是黄河沿岸优秀的历史传统,有着丰富灿烂的民间文化,在这里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人真正领略到了河东大地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这次的鼓乐舞诗,把山西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以及民间优秀艺术,如鼓、舞蹈等集中在一起,以一个主题贯穿,用现代意识进行了统领,与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审美需要进行了完美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性的表达,这正是传统的民间文化需要做的事情。”丁科民进一步解释道,“尤其是把黄河母亲这个主题从头贯穿到尾,中间的舞蹈群组,以及一些独舞、双人舞都很有情感冲击,这种表达是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走向未来、走向年轻人心里的一个重要方式。演出最后,社火的演员们在第一排跳着非常兴奋、自由、快乐、幽默的舞蹈,完全是现代舞的表现,可以说是一种心灵绽放,让人感到特别振奋。”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惠刚看完后,同样非常激动。“五千年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五千年河东鼓声隆隆不绝。鼓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是中华之声、华夏正声。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希望,展示着我们内心自强不息的精神,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精神文化内核的重要因素。这场演出把鼓、乐、民歌、诗词等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整体展现了黄河岸畔的生活壮景。最后一章也非常好,这是一种传承,寓意华夏文明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他说。

助推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

10日晚节目演出开始前,是运城文化旅游推介会。运城舜帝关公忠孝文化游、鹳雀楼大唐陪都文化游、永乐宫道教文化游、后土祠黄河根祖文化游、裴氏宗祠古代将相文化游、舜耕历山原始森林生态游6条精品线路的特色之美,令在场许多观众心驰神往。

而《大河之东》就像是一张助推运城文旅发展的特色亮丽名片,以一种现代化演绎方式,向观众展现了运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他们产生了愿意去了解运城、去看看运城的想法。

武汉市歌舞剧院业务副院长熊涛被该剧的大气深深震撼。他说:“尤其是舞美、服装,令人印象深刻,包括演员的表演都非常投入,非常精湛。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鼓是山西一个很有特色的标志,十分特别,很希望有机会到运城去观摩学习。”

西安市民李女士通过这部剧对运城有了认识,希望能多来运城交流,认为该剧所呈现的中华艺术需要传承。看到运城的旅游名胜,她非常想去鹳雀楼等地看看,想多了解运城。

演出结束后,西安市民王俊杰久久不愿离开,仍然陶醉其中。他特别喜欢绛州大鼓,还收藏了绛州大鼓演出的录音视频,因此在得知这次演出后专程过来。“现场观看和看视频完全是两个感觉,这次深深颠覆了我的认识,谢谢艺术家们带来的精彩表演。这是一部精品大剧,非常恢弘,以鼓为魂,将整部剧串联起来。”他说,运城他去过好多次,非常棒,但对运城全面的历史文化了解并不深,“这次不仅了解了运城的历史文化,还了解了6条精品线路,作为近邻,有机会我一定再多去几次。”

观众闫先生在观看中不时用手机把自己喜欢的场景录下来。他说,这部剧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乐,也让他对运城有了了解,他一定会多多宣传运城。

观众杨舸在朋友的介绍下前来观看该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陕西和山西的文化特别接近,这次观看仿佛看到了我们陕西从远古到现代的生活和文化。”他说,加上旅游推介会,让他看到运城有这么多名胜古迹,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决定今年十一国庆节假期期间就来运城旅游。

在西安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原主任、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领馆副总领事成丽娟看来,《大河之东》是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的一部力作,为艺术节送上了一份大礼。“整个剧的编导、舞台设计、服装、灯光、音响,以及演员阵容都是一流的。这部剧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远古盛世时河东儿女的真实生活场面,也把当时黄河儿女战天斗地、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收获很多。”她说。

这次,《大河之东》的惊艳亮相好评不断,让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领略到了一场极富河东特色的文化盛宴。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从远古走来,仿佛一幅长卷,延展出浩瀚的河东历史文明,彰显了运城文化自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运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演职人员的精心打磨下,《大河之东》的魅力与影响将会绵延无限。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