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三问运城农业

底气何在?瓶颈何在?出路何在?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解世忠 陈永年时间:2019-07-15

芮城绿康源合作社示范果园机械辅助人工管理(资料图) 赵 波 摄

全文共3544字,阅读约需9分钟。

运城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业资源禀赋、耕种基础条件和农民耕作经验水平都比较高,形成了运城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但从传统的农业种植环境转变到新的市场环境,我们的一些传统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农业发展目前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农业也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好机遇,更是一个提档升级的好契机。

作为全省传统粮棉基地,运城农业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为了推动运城农业提档升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发展目标。

面对新的战略定位,运城农业如何精准定位,有何比较优势,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又该如何克服?

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一问:底气何在?

运城处于黄河几字形大拐弯处,有着悠久的农业种植史。同时,运城农业资源禀赋、耕种基础条件和农民耕作经验水平都比较高,这都是运城农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通过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为运城农业闯出一条新路,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水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运城的水利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目前全市共有700多万亩耕地,有效浇灌面积达到660万亩,几乎是本世纪初200万亩的3倍还要多。就连水利基础非常薄弱,被称为“干万荣”的万荣县,经过上下努力,水浇地面积也由10多万亩增加到了80万亩,占该县耕地面积的80%。

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运城特有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种植,形成了一批高品质农产品,小麦与苹果就是其中的代表。

优质小麦保障了高质量的面粉,也催生了一大批走南闯北的蒸馍大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约有10万人在外从事蒸馍生意,在一些城市,运城蒸馍甚至占据着主导地位。还有运城苹果,因为调产早,发展快,目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年产苹果40亿公斤,两项指标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首位。

另外,凭借特有的纬度条件,运城的物产非常丰富,适宜种植的品种也非常多,大部分南北方的农产品都适宜种植。

当然,运城农业目前最大的优势,还是市委、市政府战略层面的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大战略定位”和“四大战略目标”,其中,“在全国的发展格局中,运城要有强项”这一“全国定位”中,我们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排名第一的就是农业: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这样的决策布局中,在执政资源的引导和撬动下,各种社会资源势必会不断向农业农村倾斜,势必会刷新运城农业发展的新速度。

我市目前正处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大市的过渡阶段,我们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就要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这中间,需要跨越两个台阶,我们的目标明确,但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

二问:瓶颈何在?

我市农业优势是明显的,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运城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经验比较丰富,这在传统的农业种植环境下,是个不可多得的优势。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传统经验越丰富,我们的创新难度就越大,我们转型的顾虑就越多,这样一来,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以运城苹果产业发展为例。我市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成功实现了运城农业的第一次转型,从庄稼种植向以苹果为代表的经济林种植转变。这次成功的转型,给运城农民带来了福祉,基本保障了运城农民30年来的持续增收。根据相关部门统计,运城苹果收入占我市农民收入的20%,在一些苹果主产县,甚至会占到60%以上。

因为我们的苹果种植早,在当时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根本不愁卖,于是一些果农“萝卜快了不洗泥”,诚信意识不足,比如在装箱中够规格的放箱顶层,下面掺着不够规格的,给运城苹果品牌带来了不良影响。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大力度发展苹果产业,而且即将大面积进入成熟期,整体性的供过于求渐成苹果产业新常态。在如今新的供求关系下,再不讲诚信,不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无异于自掘坟墓。

除了诚信,运城苹果还缺乏经营方式和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据了解,在南京一个大市场,陕西、山东的苹果一天能卖7车,而运城的苹果7天都卖不出一车。一问,问题竟然出在运城果农要求先付定金和产地结算上。如今,市场更适应一条微信发过去,什么规格、多少数量说清楚,苹果发到后在市场结算。没有与时俱进,让运城苹果在这个市场中处于了边缘位置。

如果说上面说的都是“软件”差距的话,那我们“硬件”上的差距也不小。

运城小麦质量很好,但缺陷却是种植品种太多太杂,全市高达四五十种,很多都混种在一起。种的混着种,收的也混着收,这种粗放型种管模式,与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的市场大势格格不入。市场上,面包粉、强筋粉、饺子粉等等,一个个原料更单一,对消费者的诉求更明确。种收“双混”的后果,就是我们的小麦价值被严重低估,而且不利于工业化的收购与加工。据统计,全市面粉加工企业一多半的原料使用的是外地小麦。在小麦这个次级产业链上,我们对外销售着最初级的原料——小麦,却花费更大的成本购买着外地的深加工产品——面粉,其中的利润白白流失。

运城苹果虽然整体种植面积很大,但大都分散在各家各户手中,单一所有者的地块,面积高于一百亩的寥寥无几。这样,我们的种植面积优势,无法转化为规模经营优势,种管成本降不下来,新技术、新产品普及难度较大。特别是机械化的运用,在果业上基本处于初级的推广发动阶段,挖坑(沟)定植、灌溉、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还得依靠人力完成,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大,降低了劳动效率,拉高了种植成本,而且降低了运城苹果的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专家指出,打造现代农业强市必须要重视两项指标,即区域农产品的商品率与市场占有率。只有提高机械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才能保障商品率;只有拥有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才能提高和巩固市场的占有率。

认真冷静地审视运城农业,可以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历史方位。

自身的纵向比照,我们的耕种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进步不可谓不大;但横向比较,运城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速还不理想,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利润率还有限。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创新、调产增效的动力,也是进一步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三问:出路何在?

不管是更精准的定位,还是更深刻的剖析,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快地向前发展。我们运城农业,前路在何方?又如何跨越障碍,成功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运城各地有不同的传统优势,要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当然不能忽略这个实际。

“我们的具体实施路径是,各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比如万荣苹果、新绛蔬菜、稷山板枣、永济葡萄等等,建成各自的农业优势区。最终,各块优势区叠加汇总,就组成了运城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运城市农村农业局局长李尧林说。

“化整为零”的实施策略,既有对运城农业实际的客观把握,也有对既有主导产业前景的未雨绸缪。

李尧林说:“苹果产业保障了运城农民30年的持续增收,那么,如何更好地保障下一个30年的持续增收?我们市级农村农业部门得提前谋划,战略预判!”

是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生命周期,我们在对传统的优势产业进行扶优扶强外,还要积极培植新的产业,为运城农业后30年甚至后100年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的农民,年龄结构越来越老,在一些村庄,农业已经成了一个“留守”产业。运城的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水资源数值甚至处于全国倒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寻找新产业,必须要符合三个硬性指标:一用工少,二节水,三产业链条长。只有沿着这样的方向,我们才能找到更符合运城实际、更具备发展前景,产业利润更高、产业生命周期更长的新兴产业。

在农业上,除了做什么外,谁来做也是个重大课题。

农民培训,我们长期陷入了“全把式”的培训怪圈,希望农民能学会高超的耕种、加工、管理、销售等各种能力,以相对素质较低的群体,去做“全才”式的高要求,我们培训的效果自然打了折扣。以后,我们可以真正去实施职业化、专业化的培训,让农民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让农民和医生、教师一样,成为专业化人才。同时,辅以提高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托管服务以及农村土地确权、集体经济发展等保障性措施,提高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发展“大农业”。

当然,不管是加快实施第二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节水农业,都必须充分地发动群众和充分地依靠群众,从人的思想上到耕作条件上再到人居环境上,对运城农村和农业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要加大政府投入,调优产业结构,改变传统观念;基层管理模式也要从管理向服务转移,农村的软硬件水平也要同步提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改革肯定有阵痛,但必须有人做,而且做得越早越主动,做得越早收益越大。

农业发展目前已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中之重,成为带动运城发展的优先性、引领性工程。而且,国家对农业也越来越重视,各项优惠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大。

李尧林表示:“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契机,如果我们上上下下积极努力争取,各县主要领导拿出足够的精力更加关注农业,政府投入相当比例的财力更加扶持农业,从传统农业大市跨到现代农业大市再到现代农业强市,最终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完全可行的。我们有压力,但更有信心,不折不扣地按照市委、市政府规划的战略路径奋斗,我们运城的农业大有希望!”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