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东汉制盐画像砖秀出富庶古蜀人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9-06-21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被称为“食肴之将”。四川博物院汉代陶石馆东汉制盐画像砖入选央视《国家宝藏2》。

这块出土于四川邛崃的画像砖,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东汉时期四川人制盐的场景,层峦叠嶂的山间,有人在汲卤、烧灶、背柴,还有人狩猎,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真实记录了2000多年前四川人制盐的工艺。

川博文博副研究员何先红介绍,川博馆藏了3块东汉制盐画像砖,其中的明星文物是这次入选《国家宝藏》的那块,民国时期出土于四川邛崃花牌坊地区。这块东汉制盐画像砖,形象地再现了汉代四川井盐生产的繁忙景象。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汲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右下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

画面上群山耸立,植被繁茂,其间歇息着禽类和哺乳动物,还有猎人追射的场面;左下角是一盐井,井上有高架,架上挂着吊桶,四人站在架上正用滑车和吊桶汲取卤水,用竹子管道运送到灶房。右下角设有灶台,长方形灶上有釜,两人于上下照料,一人灶口扇火,其背景为重叠起伏的山峦中二人似运输盐包。

此外,1972年,四川省大邑县安仁古镇也曾出土一方制盐画像砖,但是画面比较模糊。

而郫县出土的东汉制盐画像砖不仅画面完整,而且内容丰富,山林间有飞禽走兽,画面左下角的高架上,有四个人正在用轱辘上下交替汲卤。高架旁还有一个盛放卤水的槽,并用一个竹笕经过山谷,将卤水引入右边的长方形灶上。而灶上正放着五个釜,灶的左边是火门,门前还有一人架柴煽火,制盐的场景十分生动。

井盐的生产,需先凿井取卤,而后设灶煎制。从这块画像砖可以看出,东汉人制盐已经科技范儿十足。首先,当时凿井技术有所进步,已经出现了“深六十余丈”,约合138.24米的盐井;其次是采用楼架方式,安装定滑轮汲取卤水,提高采卤效率;再次是在煎盐时采用温锅热卤水以蒸发水分,节约燃料。

“一泉吐白玉,万里走黄金。”这是古代诗词中对井盐业的描述,人们把从井中汲取的盐称为“白玉”,认为其价值堪称“黄金”。在古代中国,盐的开采和经营是富可敌国的暴利行业。在汉代,盐业是政府三大重要赋税之一,政府在主要产盐地区设立盐官。可以想象,在四川一带,源源不断的井盐给当地人带来了巨额财富。 (《华西都市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