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永济: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19-01-19

卫明珠 王 超

  远处,条山叠翠,犹如绿色屏障;村里,巷道宽阔,灯盏闪亮,农舍整洁。数九时节,笔者行走在永济市广大农村,仿佛走进大自然肆意泼洒的水墨画卷,如梦似幻,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永济市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着力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建设,一个个村庄悄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蜕变,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是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永济市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强基计划,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粮食、水果、蔬菜、干果、畜牧水产养殖等五大产业,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建立了以栲栳、张营、虞乡等镇为中心的小麦、玉米高效优质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卿头镇为中心包括开张、栲栳、张营的鲜食水果生产基地,以城区3个街道为重点的绿色蔬菜基地,以虞乡、韩阳和蒲州等镇山前平原为中心的干果经济林基地,以蒲州、栲栳两镇为重点,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基地。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有效加快了农业标准化推广步伐。截至目前,该市共发展冬枣、核桃、苹果、葡萄、鲜桃等特色干鲜果38万亩,绿色蔬菜8.5万亩,牛、猪、羊、鸡、鱼等规模养殖户700余户,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个。
  凡谷农业、韩阳香椿、开张冬枣……这些产业的发展,为永济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典型引领。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永济市还同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条件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和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复查换证和绿色、有机食品续展认证。目前,该市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2万亩,产品认证36个,县域农产品美誉度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青石板旁潺潺流水,民俗古屋香味飘飘……临近年关的水峪口古镇年味浓浓,饼子、老豆腐、煎饼、臊子面等传统小吃,让游客流连忘返,感慨不虚此行。
  水峪口村共3个居民小组780余口人。近年来,为改变农业条件差、生活水平低的现状,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探索发展以休闲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农家乐。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神潭大峡谷和水峪口古村两个旅游项目,将美景与现代元素、美食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古村在2015年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客流量突破200万,更是创造了单日游客接待量达6.2万人次的发展奇迹,拉动收入上亿元,带动了当地大量的农民创业就业。
  和水峪口村相距不足3公里的介峪口村,仅有167户520口人。近年来,该村在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也将发展目光瞄准了旅游产业。去年,这个小山村仅在绿化上的投入就高达38万元。据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军介绍,近年来,介峪口村围绕旅游产业,引进了两个大项目,一个是利用村东废弃的制砖场,开发建设了玫瑰园;一个是在村西开发了尧王洞天项目。“我们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绿色生态,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将整个村子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充分挖掘利用旅游资源,认真探索农旅融合模式,是永济市不懈探索追求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近年来,该市以农旅互动为支点,激活乡村山水生态优势,撬动被低估的农村农业产业,变“短板”为“卖点”,依据客源市场及本身特点开发深度乡村体验产品,让开放式的乡村体验与封闭的景区观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了美丽乡村和旅游开发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成为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农村经济的新引擎。

文明引领:为乡村振兴充实内涵

  煤油灯、纺车、老式农具、布证、粮票……在虞乡镇东坦朝村的村史馆内,陈列着200多个大大小小的老物件,记录着村庄的时代变迁,浓缩着着乡村的历史印记。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有斌说:“通过村史,让村民可以触摸这片生养自己土地的前世今生,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风是乡村的印记。实现乡村振兴,绝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充裕,更需要精神上的富足。立足这一理念,永济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从打造文化阵地、挖掘传承历史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走廊、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建设力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向善力量,引领文明风尚,增强村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在练好“文化内功”的同时,该市同样重视“环境外功”,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先后对辖区内的黄河、涑水河、伍姓湖等进行了全面细致排查,3个街道11个村排污管道已并入城市主管网,4个镇驻地、56个村已铺设排污管网或修建排水渠,太宁村、虞乡农场等4个污水处理站已完成建设;开展了“农村卫生家庭”创建活动、“最美庭院”评比和“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评选出“最美庭院”1000户,“最美庭院”创建示范村50个,“文明卫生户”1300余户,示范带动265个村全部参与;在蒲州、张营、卿头、虞乡4镇已建成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再投资7800万元新建12个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将辐射该市所有乡村。
  为了做好保障,该市还积极筹措乡村清洁工程资金990万余元,用于农村村内环境整治人员工资、设备配备和运行费用。此外,该市还专门拿出道路沿线绿化带整治资金170万元、河沟渠整治资金120万元、垃圾填埋等补充资金150万元,有力保障农村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顺利实施。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勤劳朴实的永济人,正在乡村振兴的这份大考卷上,书写着别样的精彩。
(编辑 吴琪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