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绛县实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调查

来源:发布者:时间:2016-08-03

破解融资难题 培育经营大户
——新绛县实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调查
■杨英杰 吕慧琴

8月1日,地处新绛县席村的山西美霞种业有限公司,前来参观和购苗的人络绎不绝,让该公司经理韩美霞忙得不亦乐乎。这个投资1000万元的设施蔬菜育苗基地,是目前周边地区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企业,是该县通过土地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产物。


近年来,新绛县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实施融资创新,培育产业大户,有力推进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9.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7.5%,涉及农户2.94万户,形成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3.77万亩,涉及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基地有20多个。其中,最大的丁村蔬菜基地达到3700亩。


新绛县地处汾河下游,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以蔬菜、林果、畜牧、中药材、粮食等为主,尤其是蔬菜产业,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占比均达到60%。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该县出现了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产品卖难等传统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出发,该县通过推进新一轮土地流转,培育农业产业经营大户,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通过市场结合法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县政府通过设立县乡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指导全县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以交易平台为依托,建立三级土地流转服务、调处机构和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县里成立土地流转调处仲裁委员会,并设立仲裁庭,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村级设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员,进一步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在风险保障上,财政从全县国土出让收益中拿出2%,建立风险保障基金。


二是促进金融结合农业,建立规模农业融资机制。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农民规模化经营意向的增加,融资难的问题随之而来。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县抓住新绛被列为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的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农民以使用土地经营权预期收益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的融资机制。设立县农村土地物权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上房屋所有权、林权等进行审核、登记、抵押;对需要金融支持的进行土地物权价值评估,对欠债欠息逾期不还的土地物权收回、储存、发包、还贷。


在这一机制下,需要贷款的农户,首先填写贷款申请表,分别报农村土地物权管理服务中心和金融机构;其次,由农村土地物权管理服务中心对农户名下的产权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并办理他项权证;最后,农户将他项权证交给金融机构或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出具担保文书,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实施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经营,直接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农民杨致平承包50亩耕地,全部种植甘遂。由于统一采用生物施育新技术,实现了亩均增收7000元的效益。同时,促进社会资金向农业集约化经营集中,该县先后发展和引进了美霞种业、七品蔬菜、东木赞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一批庄园式的农业企业,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