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乡愁石子馍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7

在我老家阳城镇南街,总能闻到一股独特的面香混着石头的温热气息。这种被称为“石子馍”的传统面食,不仅是一种美味小吃,更是一部用石头书写的食物考古学。

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时期,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学会用火烤制食物时,芮城这片土地就与“石上燔谷”的智慧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代“石鏊饼”的记载,明清“天然饼”的称谓,无不诉说着这种食物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清代晋商走茶马古道时,总要在行囊中揣上几块石子馍,这“万里茶路万里饼”的佳话,让石子馍成为商业文明与饮食文化交织的见证者。

制作石子馍,是一场石头与面粉的共舞。我母亲在世的时候,逢年过节,也经常自己做石子馍。小时候的记忆永远也忘不了,老娘会精选黄河滩上的鹅卵石,洗净晾干后置于铁锅中烧至通红。面团被巧妙地擀成薄饼,趁热埋入滚烫的石子堆中。上层的石子烘烤饼面,下层的石子导热焙熟饼底,这种独特的“上焙下烙”技法,使石子馍形成外酥内软、层次分明的独特口感。现代改良技术虽然加入了专利设备,但核心的石烹技艺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质朴。

老家的石子馍,堪称“会呼吸的养生食品”。面饼在石子中烘焙时形成的天然糊化层,能有效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石子中富含的钙、铁等微量元素会缓慢渗入饼体,赋予其特殊的保健价值。对于老人和孩子而言,这种易消化又耐储存的食物,既是日常点心,也是应对食欲不振的天然良方。老家流传的“养胃饼”之说,正是对其食疗价值的生动诠释。

据了解,在2022年,老家的石子馍制作技艺就入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永乐宫、圣天湖等旅游景点,游客们仍能品尝到最地道的石子馍。这种食物承载着老家人“走西口”的记忆,也寄托着我们这些游子对故乡的眷恋。当年轻一代创新出红糖馅、椒叶味等新口味时,不变的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那焙烤石子时升腾的青烟,永远是老家芮城最温暖的人文风景。从神农氏的“石上燔谷”到现代人的下午茶伴侣,老家石子馍用万年时光诠释着“大道至简”的饮食哲学。这块石头烙就的面饼,不仅满足着味蕾的需求,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成为解读芮城文化的一把特殊钥匙。

任志民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