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视觉>

历史文脉与现代气象的交响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1-2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楹联则是这基因最凝练而生动的表达。在运城这片古老厚重的土地上,楹联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精神的象征。国宝楹联、盐湖楹联、关公楹联、联圣楹联等,共同构筑起运城独特的文化风景,成为这座城市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

红红火火的群众楹联文化。

国宝楹联

镌刻五千年文明足迹

“上下五千年,华夏于斯开步早;纵横三万里,大河顾我掉头东。”这副气势恢宏的市联,既是对运城作为“古中国”核心区的精准定位,也是对五千年文明史的深情回望。运城拥有10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每一处古迹都是一页活历史,每一副楹联都是一段浓缩的文明记忆。

图为市民参观运城博物馆。

文脉祖根,源远流长,五千年孕育辉煌开泰运;物华国宝,星罗棋布,百余处聚凝灵秀铸名城。

柴建理/联 赵玉汉/书

盐湖楹联

吟咏流淌千年的文明之源

盐湖,古称河东盐池,不仅是一处珍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一部镌刻华夏文明的活态史书。“一池盐湖水,半部华夏史”,道出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那副脍炙人口的长联:“因盐而运,因运而城……莫辜负人间此宝,华夏此根”,以雄浑笔触勾勒出盐湖与运城血脉相连、与文明进程紧密交织的深厚渊源。如今,“盐梦长廊”等文旅项目的推进,让古老盐湖焕发新生,楹联文化也在传承与创新中成为连接古今、融合自然与人文的诗意纽带。

图为运城盐湖“天路”美景。

因盐而运,因运而城,黄帝蚩尤以战,唐尧虞舜以都,皆缘这百味之头,群龙之祖;从往之来,从来之去,赋财解愠留歌,煮海蒸霞留美,莫辜负人间此宝,华夏此根。

杨振生/联 赵玉汉/书

关公楹联

传颂跨越时空的忠义精神

作为关公故里,运城的关公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底蕴。从解州关帝祖庙到常平家庙,从“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到“常平关帝不平常”,关公楹联以“义”为魂,跨越地域与文化,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精神符号。未来,“中华武圣关公故里万米楹联文化长廊”的建成,将进一步构筑起融汇忠义精神与楹联艺术的壮阔景观。

图为游客在参观解州关帝祖庙。

两千年浩气齐天,三教咸尊,立德立功忠义在;九万里分祠遍地,八方共祀,称神称圣古今同。

杨怀胜/联 崔新杰/书

联圣楹联

树立楹联艺术的精神高地

“中华联圣”乔应甲(明代)以《半九亭集》中的4300余副对联,开创中国楹联专著之先河。“大德不官,莫谓雕虫矜著作;匹夫有志,长留正气壮河山。”其作品立意高远、正气浩然,已然成为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滥觞,至今仍激励着当代楹联人守正创新、笔耕不辍。

楹联,是运城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更是推动城市发展、凝聚人文精神的力量源泉。它们以文字为媒介,以历史为底色,以时代为舞台,共同书写着一座城市与一种文明交融并进的崭新篇章。

图为“中华联圣”乔应甲故里——临猗县张嵩村。

大德不官,漫道雕虫矜述作;匹夫有志,长留正气壮山河。

乔应甲(明代)《半九亭集》联。 

记者 游映霞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