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2025-11-11
卢 静
一刹那,夜空化成了清凉、深邃又略显神秘的海,虽然在我素面朝天的仰望下,遥不可及,生命深处的希望,一点点却星子似的,牢嵌天幕,闪射橘黄的光芒。
而海向岸漫漶时,我四围的树梢微曳着,漾起一圈圈悲喜交织的涟漪。
大明川,哪里来的魔力呢?
在这春暖花开的四月夜晚,我与文友们在大明川的一处皮鼓上,兴致勃发,手牵手一直弹跳到疲累后,才躺到皮鼓上仰望浑圆的天穹。一下子,我俨然返回了青春时光,仰望着追问天空的树枝。我又站在多年前家乡的小树林旁了,外套向肩膀上一甩,意气风发,来日方长。
大明川,对我生命激情的触发,对一个游人内心深处的安抚、调动与滋养,却远未结束。一声更久远的召唤,从神奇的天幕传来时,我的泪水快溢出眼眶了,童年清澈的歌声,仿佛绕着树木与湖水响起。不,也不仅于此,一声更遥远的呼唤依稀传来,那是鸿蒙初辟时,先民跋山涉水时便曾问过的一个古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稍前,在篝火晚会的映照下,我就看见了人们脸上鲜活的笑容,非遗表演火流星,还有远古之风的吞吐火,神秘色彩的红彤彤纳福火壶舞令人目不暇接,没商量地将观众情绪推向高潮。焰,在火上尽情地舞蹈,无论熟悉,还是陌生的人,顿时亲切起来,牵手,踏拍,唱歌,在一明一暗的火光变幻里,向心中的一轮圆满趋近。月圆之夜,先民原始部落聚会时的熊熊篝火,或是人类早期大迁徙时,在苍茫的大草原上,向着广袤点起的一小堆金红里,是否都会传来神奇的鸟啼?从古至今,火光都是这么温暖人心,都无比绚烂,难以诉说。
第一眼见到大明川,果然不负此名,山明水秀,树木扶疏,鸟啼清耳,我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便知道自己记住这里了。
八百里太行何其巍巍,何其焕焕,从东北至西南龙游不已,饱阅了变幻的云海沧桑,胸藏丰厚的文化信息,自幼为我的神往之地。如斯龙吟不已的山脉,岂能不诞生神话?“拉不完的灵寿草,填不满的祁州城”,夹峙在太行山横山岭与团泊口之间的这片数十里的开阔盆地,从五岳寨发源的慈河像一道潺潺心语,昼夜细诉不已,古称“锦绣大明川”,此川盛产花木、药材,每逢春和景明之日,花茂蔽野,如堆云锦,高低错落的繁花,掩映于人家篱落之间。几年前,我曾伫立雄伟的太行山巅,向华北平原极目远眺,浮想联翩,没想到今天,却像一只疲倦的鸟,栖息于山环水抱的这一方宝地。在这里,我老有一种向崇山峻岭呼喊的冲动,土地也毫不掩饰自己的腹语,每一种色彩,都是一道笔直的表白。我只想蹲下来,双手捧起孕生万物的土后,敛气凝神,感受永不停息的翠色奔涌。我也想登上峰巅,与丰腴的大地母亲隔空对话,她在山间玉镜般的湖水边歇息,惬意地伸展了一下双臂,全身每一寸肌肉都放松下来,她一派天然景象,一音一字,尽情倾诉,而每一句滚烫的话语,在大明川和风的摇曳下,渐次堆叠成七彩的锦绣。
原来,藏于丛山间的生命,可以如此坦然,我想雪落大明川时,一定白得透彻。
睡前与友徜徉时,发现大明川的花灯设计新颖,千姿百态。它们与山相唤,林间旋美,敷彩人面,又依湖点缀,恍若一阵阵荷香弥漫而来,轻轻衔着耳根告诉你,睡在大明川,梦里也能悄绽花瓣。我想,一千多年前,历选太行胜境的北齐赵郡王高叡,得朱山之阳,忽然发现大明川时,该是何等欣喜?在大明川麒麟院村北的祁林山下,藏着一座千年古刹,便是高叡敕建的祁林寺,群峰淋翠,钟声荡漾,河水流长,后更名为幽居寺,曾为五台山寿宁寺的下院,此一有名的古道驿口,车轮辚辚,遥忆漫长的年代里,又在多少番晨钟暮鼓下送虔诚的人去五台山朝圣,旋出另一种清瓣,那超凡脱俗的纤纤莲瓣?今人熟知的星云大师,曾亲自将该寺被盗的佛首护送回归大陆,可谓成就了一段“金身合璧两岸情,佛光普照一家亲”的历史佳话。
翌日,在绿的震撼尚未结束时,在国内少见的三万多平方米广阔草坪上下了环川小火车,我登上晃悠悠十米高的树桥,拽住栏索,在山友般的多棵老杨树腰间,一直向前摸索行了好久,仿佛逐渐走进一个时空盒子,山影,水光,连同旧梦新事一起摇了起来。人生,又何尝不是在颠簸中前行,寻找平衡,大明川呵,总会带给你独特的生命体验。俯瞰下,只见游人们尽情地放松,有的抱膝坐在帐篷门口,仰望蓝天上鲜亮的白云,云白得俨然要去远游;有的与孩子一起野炊,当小家伙拿起一根烤串,吃得兴高采烈,母亲完全沉浸在幸福里;有的身着情侣装,绕着俨然有巢氏古国冒出来的野外屋子散步……不时的,一大片紫花明艳艳的,似乎要将生命中的向往尽情点燃。
我在一座树屋前坐了很久。可以想象吗?参天大树纵穿过一座小屋,无论是藤条般护栏的登屋梯子,还是屋前高悬的竹编灯罩,外墙上的木头艺术挂件,都很古朴,连屋下植物垃圾箱上,都盛了土,好让花儿素面朝天地微笑。这一切让我一坐下,心莫名地便安静了。不仅树屋,太空舱、房车、野奢帐篷、水景房与星空屋等,无不星撒在大明川。此处白日宜人,夜晚更显得魅力无穷,你闭上眼睛,试想在下星辰雨的子夜,哪一处场景,不为你开辟一个新的生命空间?
其实在大明川,不经意间,会遇到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比如草丛中,一个小松鼠弹奏乐器仰望你的雕塑……
一座烟波浩渺的湖边,两排静卧水面的洁白帐篷顶小屋,这就是水景房了。远山在望,令我神清气爽,柳絮雪一般飘去,四月新翠的柳枝在帐篷顶上飘来拂去,湖边的石梯砌得大气,以缓慢的节奏向岸倾诉腹语,于是水从容不迫,沿阶而下,缓缓斜铺成澄澈的阶梯水帘,我心底的最后一道皱纹似乎也被熨平了。锦鲤,群游湖心,一只只小舟轻荡湖上,任意东西。
难以想象,这一片晚春的祥和景象,发生在古来兵家必争之地。高山之巅的明长城边城,即战国时期的中山长城,屹立在大明川西北,而大明川东南,丛山最窄处又名山门口,乃通往山区的要塞,自此进入山区有“九口十八庄”的说法。于是我暂栖的这片宝地,令我胸中豁然开阔的大明川便隐于其中。据史籍记载,在两千多年的战国时期,魏国大将乐羊曾屯兵岔头和大明川,占据着横山岭、文山战略要地,隔慈河与中山国军队对峙,终于在八月十五月圆之夜,乘中山国守军赏月醉酒之际,火烧秋山,攻破中山灵寿城。时光的河,将千年悄悄流淌而去了。我从山西来,久闻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大捷,而1939年红叶燃烧的秋天,在大明川我军取得了历史上继平型关之后的又一次大捷。
那也是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贺龙元帅亲自指挥八路军一二〇师设伏,与当地军民一起围歼日伪军1300余人。我从千里晋陕峡谷的龙门来,那里作为黄河天堑,抗战中发生过催人泪下的英勇故事,如今看到巍巍太行大明川上的壮举,看到晋察冀边区政府迁址陈庄大明川一带,看到当年慕名前来的李公朴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饱含深情写下《华北敌后——晋察冀》一书,不仅坚定了与共产党一起团结抗战、争取民主的信心和斗志,更进一步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不禁热泪盈眶。
返回龙门峡口后,再望太行,我遗憾的一件事,是未在大明川红色教育基地重走一次长征路。在龙门,大河曾冲洗我脆弱的味蕾之地,我想再拥抱一回千里外的春山深处。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抗大二分校,东渡黄河,二次长征到达大明川办学,八年全面抗战的洪流里,其驻扎灵寿5年,培养军事干部2万多名、将军60多名。一样的皓月当头,他们是如何一边学习,一边战斗,一边在这里帮助群众春耕秋收,共度时艰的,思之令人欲登高放歌。大明川不仅是一位丰美而慈祥的母亲,更是一位勇敢坚强的母亲,在国难当头时,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机关,抗日团体,军政学校的干部、学员揽在怀中,誓死抵抗倭寇的入侵,用小米与粗布,含辛茹苦养育了这些中华优秀儿女。恰如灵寿孙玉璞先生所言,大明川把自己的荣辱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兴亡紧紧抱在一起。
忆峥嵘岁月,更觉眼前的一川碧翠,弥足珍贵。太行七贤曾靠双手硬是在山巅开辟出一条带领油盆村民希望致富的路,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更是拿出自家的全部积蓄组织全村百姓将一条长9.8公里的山区路修通……奇峰险峻,碧水盈怀,曾经藏于山中,如今西阜高速开通后向世人敞开心腹,已成为京津冀区域独具特色的休闲露营度假区。犹忆独行至一个宁静而阔远处,向翠意浓郁的山峦,我情不自禁喊了一声。两日虽匆匆,在春山深处,大明川赠予我的生命震荡,与精神洗礼,却难以忘却。
在辞别前,我特意又寻到柴火土灶。初来乍到的一天,在柴火土灶旁我舀了碗大锅菜,不仅尝到亲切的乡土味,还隐约望见,当年淳朴的老区人民养育并掩护人民子弟兵的场景。成垛劈柴旁,小朋友们,头戴遮阳帽,小鸟一般雀跃着。
雪落慈河时,会不会在我心底凝结一粒晶莹?
车子启动时,我又回望了一眼,大明川的轮廓在和风里摇曳着。我晓得,我有一个梦留在了川上。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