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河东沃土育精品——稷山板枣、绛县山楂荣登“国字号”精品培育榜实现运城农业品牌新跨越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10-20

记者 王新欣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公示2025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全国9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其中运城市稷山板枣、绛县山楂双双入选。这是继2022年万荣苹果入选后,运城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在全省5个入选品牌中,运城独占两席;在全省9个历次入选品牌中,运城已占3席,展现出运城农业品牌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强劲势头。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持续努力,是万千农民辛勤耕耘的汗水结晶,更是运城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地方特产”迈入“国字号精品”

眼下,在绛县南樊镇,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成片的山楂林,红彤彤的山楂果压弯枝头,在秋日里显得格外诱人。

记者走进一片山楂地,目之所及皆是色泽红艳、又大又饱满的山楂。绛县山楂不仅好看,更加好吃,这主要归功于独特的自然条件。“七山二岭一分川”的地貌特征形成了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通风透光好的小气候。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山楂糖分和风味物质的积累,而充足的光照则保证了果实的色泽和营养。此外,绛县的土壤多为丘陵褐土,富含多种矿物质,为山楂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物质基础。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绛县山楂“果大、色泽鲜红、酸中带甜、果肉细腻”的独特口感。

“我们这里的山楂,从种植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种植大户曹随明告诉记者,“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疏果、什么时候采收,都有明确的要求。”

绛县山楂能够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与其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密不可分。当地农民的种植经验,结合现代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如绿色防控、标准化生产),使得绛县山楂的品质得以不断优化和稳定,为其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绛县农业农村局名优中心主任郝新来介绍,绛县山楂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亩产值高达1.5万元,远高于许多传统农作物,证明了其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也符合了“优中选优、效益突出”的培育要求。此外,绛县山楂品牌价值高达4.29亿元,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基础。目前,绛县山楂及其加工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凭借其优良品质远销至东南亚、欧美等地,具备了国际影响力。

“此前,绛县山楂就已经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绿色食品、圳品等荣誉,还多次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上获得金奖或畅销产品奖。本次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是其获得的又一顶国家级桂冠,是其品种、品质、品牌和效益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对其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绛县特色农产品发展协会会长董建红说。

不仅如此,绛县山楂已经摆脱了单纯售卖鲜果的初级模式,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农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不仅有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基地,还有山楂糕、山楂片、果脯、山楂果汁、山楂果酱等农副产品;不仅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农超对接、出口贸易等多渠道销售山楂,更是通过开发“山楂采摘节”“山楂花观赏”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品牌文化内涵和综合效益。

接下来,绛县农业农村局将会从强化品质管控、深化精深加工、讲好品牌故事、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绛县山楂从“地方特产”迈入“国字号精品”的全新发展阶段。

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金秋时节,在稷山县国家板枣公园内,一颗颗红彤彤的板枣缀满枝头,游人徜徉在千年枣林中,淡淡的芳香、清新的空气,让人备感舒适惬意。

稷山国家板枣公园是山西唯一的林木专类公园,园内17500株千年古枣树依然枝繁叶茂,这片世界吉尼斯认证的“中国最大的千年古枣树群”,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

“稷山板枣的栽植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至今已有3800年。汉代时形成种植规模,三国时期更被魏文帝曹丕定为‘御枣’,专供皇家享用。”稷山县枣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贺宁杰说,“稷山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土壤为中性至微碱性,这些都为枣树生长与糖分积累提供了绝佳环境。”

之所以能入选此次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离不开稷山板枣的高品质。稷山板枣以“皮薄、肉厚、核小”闻名,果实呈扁圆形、上宽下窄。鲜枣皮为紫红色、肉呈白绿色,含糖量约35%;经自然阴干后,色泽变为黑红色或紫褐色,含糖量飙升至75%左右,可拉出金黄亮丝,口感甘美且带有特殊芳香,可食率达96%。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北京)的对比检测显示,稷山板枣含12种其他红枣没有的独特物质,赋予其浓郁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据贺宁杰介绍,稷山县板枣栽植面积达15.3万亩,年产鲜枣6000万公斤,产品畅销24个省、市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达10亿元。

不仅如此,稷山板枣的品牌价值评估为100.23亿元,曾获中国农交会金奖、地理标志产品大赛金奖等荣誉。2005年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0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目前,稷山县已构建“种植—采收—烘干—储藏—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培育了集板枣科技示范种植、冷藏保鲜、科研开发、规模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加工企业。同时,积极推动产品深加工,开发出枣酒、枣茶、枣醋等衍生品,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后,稷山板枣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为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奠定基础。下一步,稷山县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加强板枣产业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品质稳定;二是深入挖掘板枣文化内涵,强化品牌宣传推广;三是推动板枣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综合效益。”贺宁杰说道。

初步形成运城农业品牌目录体系

“2022年,万荣苹果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这次稷山板枣和绛县山楂同时入选,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二。目前全省共有9个,运城占3个。”市名优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站站长郭益鸿说。

据介绍,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是农业农村部于2022年启动实施的国家级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根据产业规模、品牌基础、市场消费和国内外影响力等要素,分品类、分梯次、分年度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农业品牌,旨在破解我国农业品牌“多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痛点,通过系统培育、精准施策,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该计划以2022-2025年为实施周期,是我国农业品牌建设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抓手。

“入选后,品牌影响力扩大,国家级农业品牌的标签是金字招牌,将直接提升绛县山楂和稷山板枣的市场认可度和品牌附加值,带动产地收购价和终端售价上涨;市场渠道拓宽,将获得更多来自高端市场、大型商超和国际贸易商的青睐,销售渠道将进一步扩大;更易获得国家和地方在宣传推广、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稷山板枣和绛县山楂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可以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精品从重点培育到全面开花,将极大提振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信心,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郭益鸿笑着说。

根据市名优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站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万荣苹果、稷山板枣、绛县山楂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外,在品牌认证培育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农产品233个、圳品117个、良好农业规范2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6个,分别占全省的10%、34%、81%、32%,品牌总数稳居全省第一。

在这一基础上,我市聚焦重点,推动运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多次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品牌价值超亿元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已达7个,分别是运城苹果、临猗苹果、芮城苹果、夏县西瓜、绛县山楂、绛县大樱桃、万荣苹果,超亿元产品数量占全省的55%。

经过多年培育,运城农业品牌目录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市建立了以“运农优品”市域品牌为统领,县域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目录体系,形成了品牌聚合优势。

农业品牌建设的深入推进,为运城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品牌溢价效应逐步显现,农产品价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品牌建设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加强全过程管控,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从万荣苹果到稷山板枣、绛县山楂,运城农业品牌的一次次突破,印证着这片古老土地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坚实步伐。随着品牌效应的持续释放,运城农业正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