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秋收印象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9-18

电子报刊

原国宝

秋收和夏收是老家最重要的农事活动。相较于夏收时节的那份紧张与焦灼,秋收时节是舒缓的、慢节奏的;相较于夏收时节空气中弥漫的土腥味,秋收时节的空气是甜美的;相较于夏收时节田野里单一的土黄色,秋收时节的田野是烂漫多彩的。

如果说秋收时节是一幅铺陈于天地之间的巨型水墨,玉米无疑是画页中最浓厚的底色。玉米因生长周期短、好管理、产量高,成为晋南农村播种面积较大的秋季作物。在过去水利条件、农业科技相对落后的年代,玉米自然成了庄户人家餐桌上的主要食物。

玉米成熟的时令没有夏收时节“麦熟一响”那般紧促。旱地的玉米一般成熟较早,水浇地的玉米成熟较晚,这样便于有序安排收割时间。放眼望去,漫田遍野,绿色挺拔的秸秆,灰白的天花顶,吐着红缨、粗壮硕大的玉米,这是秋收时节特有的景致。

刨玉米秸秆是秋季最繁重的体力活。玉米根系一般有碗口大小,刨玉米秸秆时,一手抓紧秸秆,一手挥动小镢,估摸顺着根系周边先疏松土壤,一镢下去,顺手一撬,抓着秸秆的手同时用力向上一拽,玉米秸秆连着根系才能被完整刨出,再用小镢掸去根系的余土,然后把秸秆码放在地里。遇上雨水充裕的年份,玉米长势好,秸秆粗、根系旺,为赶农时,要用小镢子把一颗颗偌大的玉米根系从泥淖里刨出,只有切实经历,方知艰辛。

为了减轻劳动强度,适时先剥去玉米叶,掰掉玉米,最后刨玉米秸秆,是庄户人家在长期农业生产中总结出的农事经验。剥去玉米叶,可以改善田间光照通风条件,加快玉米成熟。玉米叶作为家畜的上好饲料,物有所值。遇到发甜的玉米秸秆,大人们会细心收集带回家,给孩子们解馋。玉米秸秆削皮嚼瓤,细细咀嚼,回味无穷。吃“甜甜甜”是那个年月农家少年的特有的珍贵记忆。

玉米收回家,忙的是一家人。老人、妇女剥去籽粒饱满的玉米的外层苞皮和缨子,剩三五片内层苞皮,翻至穗轴,露出籽粒。把玉米编成两米左右的玉米辫子,在屋檐下方的台阶上用青砖垒一个尺许方台,找一根粗细长短适合的木椽固定在方台与屋檐中间,然后把玉米辫子围着木椽,一圈一圈往上缠绕,直至顶端。遇上好年景,庄户人家的屋檐下一排排玉米辫子,像极了一条条盘踞的金龙,蔚为壮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成堆的红薯、洁白的棉花,绿豆、谷子各种杂粮,花生、芝麻各种作物,竞相成熟。沟边堰畔,南瓜、冬瓜硕大,果桃梨枣,香飘四溢……收获的秋季,是庄户人家最幸福快乐的时节。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秋收季节繁重的体力劳动已被先进的农业机械所取代,城乡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到秋收时节,总是思绪万千,欲买桂花同载酒,萦绕于心,难以忘怀的总还是往昔的秋收印象。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