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来自临猗县北景乡的调查报告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5

临猗县北景乡下辖29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176.32平方公里,耕地22万亩,是全县第一人口和地域大乡。近年来,北景乡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优主导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办好民生实事,加强基层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明显成效。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北景乡立足乡情实际,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果业、养殖业及加工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注重发展“特”“优”水果产业。北景乡10万亩苹果品种主要是大卫嗄啦和富士,每年拉枝、套袋等活工序多、费人力、投入大、效益不高。近年来,该乡紧紧依托苹果综合试验站,培植新品种、集成新技术、运用新模式,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县率先建成抗重茬、双脱毒、免套袋、少拉枝、宜机化、早丰产的千亩“三新”苹果示范园,栽植大卫嘎啦、绯脆、秋映等矮化、密植优良品种,机械化操作、精准施水肥、省工又省力,逐步实现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果农收益大提高。此外,该乡还因村制宜发展多种特色水果,避免果品“同质化”,现已发展31000余亩鲜桃、13000余亩酥梨、6000余亩甜柿子、3500余亩葡萄、2400余亩甜杏等特色果品,蹚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注重发展规模养殖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丰淋牧业”的资金、技术等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利益联结与分享机制,辐射带动全乡养殖户471个,年出栏育肥猪40余万头,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同时,积极推动丰淋牧业与山西农大等单位密切合作,大胆探索,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农家肥短缺的问题,又省时省工、利于环保,被农业农村部命名的“丰淋模式”在全国推广。充分发挥“康众蛋鸡养殖”龙头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养鸡户95家,年产鸡蛋10800余吨,占全县60%以上。

注重延伸果品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培育了苹果加工、果品包装、贮藏营销型企业89家,每年加工转化苹果15万余吨,年产果汁1万余吨,果丁(圈)、果脆4000余吨,大大提升了果品价值。

注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利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养殖业,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北里村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小麦等,去年村集体收益30余万元;峰仙村“三新果园”项目已开始盈利,去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1万元。去年,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50余万元。

建设宜居宜业新农村

北景乡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攻目标,深入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治并举”整治环境。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先后清理垃圾986吨,清理乱贴乱画、私搭乱建、残垣断壁、临时广告牌等1290余处,改造垃圾场29个,拆除国道、省道违章建筑12处。乡政府统一采购、发放花籽,在通村路、广场、池塘周边种花种草两万余平方米,完成景观绿化8公里,全乡人居环境大大改观。

分类推进典型示范。重点打造北里精品示范村和峰仙、张村、高家庄3个提档升级村,其余25个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同步推进。北里村路面提质改造4.8公里,铺设沥青17370平方米,污水管网铺设3000余米,拆除废旧院落8个,建成一处正规垃圾场。全村以月季花为主调,打造“三园一站”,绿化亮化全面提升。多功能综合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北景乡集中开展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农民技能培训、群众文化娱乐等活动提供了有利场所。

建设游园休闲娱乐。以“和美”为主题,贯穿“绿色、生态”理念,充分挖掘资源,利用闲置空地见缝插绿、增绿提质,村村修建小游园,在全乡修建了9个规模大、功能全的小游园,占地约18000平方米,配置了凉亭桌椅、健身器材等设施,为群众提供了舒心的休闲娱乐场所。

镇区改造焕然一新。高标准实施北景街道(西延)改造提质,路面由8.5米拓宽至18米,管网铺设1200余米,路沿石铺设895米,绿化提升200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32盏、游园广场高杆灯4盏,改造北景街道(西延)两边外立面,建设墙挡260米,绘制文化宣传内容4200平方米,彰显文化韵味,倡导文明新风。对北景主街道全面提升,实施弱电改造,线缆全部入地,弱电线路规范化管理;新建隔离式人行步道,统一改造商铺门前设施,提升整体街区形象;实施雨污分流排水,开挖、填埋800毫米雨水管道1294米、300毫米污水管道558米,新建42个雨水井、16个大污水井口和46个4号污水井口,解决了街道多年来遗留的雨季积水、污水横流、车辆通行不便等问题。

民生实事取得新成效

北景乡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修善道路保畅通。对临卓路至三赵线18公里道路进行整修提升,完成大闫村至罗村、贾庄村至李家庄村、闫家庄村至峰仙村循环圈路面铺设。高标准改造提升20个行政村54.7公里通村路,畅通了乡村“主动脉”。为提升G209国道与三赵线交叉路口整体效果,拆迁店铺2处,建设新旧G209国道四个角交通岛,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及监控设备,设置了道路景观,确保交通安全。

改造管网排污水。采用“自筹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南大陈、南佃、闫家庄、贾庄、景庄、马家窑、南薜等12个村17公里下水道进行改造,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污水管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过去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面貌。

完善设施优服务。在完善各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重点对峰仙、北里等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强化便民服务,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今年1月至7月,共受理服务事项1045件,群众满意度100%,未接到群众投诉举报。

交易市场惠果农。利用北景乡原棉花站场地,建成占地18000平方米的大型农产品公益性交易市场,内设4000平方米固定交易棚、960平方米动态交易棚和电商运营区、信息化平台、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解决了马路市场安全隐患,惠及周边果农。

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

北景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三个坚持”保障工作落实。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议定。对重点工程、重大事项、重大开支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决策,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失误。坚持重点工作现场办公。对具体项目、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相关站所负责人深入项目一线,开展专题研判,解决问题,推进落实。坚持疑难问题面对面化解。对村级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由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农村主干、党员群众代表多方沟通,集体商议解决。

多措并举调解矛盾纠纷。推行“网格化管理+法治化服务”,以300户或1500人为标准,划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64人,基本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问题在网格中解决。探索实践“动态摸排+分级调处+政法联动”的工作举措,建立“村级首调、乡级专调、司法终调”工作机制,整合法律顾问、乡贤力量、“和事佬”等力量参与调解,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隐患。今年1月至7月,办理县政府办“12345”热线转办卡158件,共调解矛盾纠纷65起,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5%。

扎实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建立“三资”动态监管台账,对29个村的集体资金账户进行监管,规范资金使用审批流程,杜绝不合理支出。对集体资产开展清查盘点,完成集体资产登记、公示,7个村通过资产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增值收益。创新推行“村级三资公开二维码”,依托微信小程序,将村级财务收支明细、资产资源处置、惠农补贴发放等信息实时上传,村民可随时查询、监督。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上传财务信息、接收村民监督建议60余条,有效化解了村级财务管理“不透明”的问题,提升了群众对农村“三资”管理的信任度。

文化浸润塑造文明乡风。坚持乡村振兴既塑形、更铸魂的理念,组织开展“2024年最美北景人”评选活动,选树各方面先进典型136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制定红白事宴请规范,从简办理婚丧事,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建设综合性文化功能厅和“传优良家风 守培德初心”主题长廊,展示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成功举办临猗县“倡文明新风 建幸福家园”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乡村,为建设和美幸福家园提供精神支撑。

张志斌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