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15
近日,在位于垣曲县的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铜矿峪矿智能矿山建设项目现场,数智化大楼已经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忙着进行收尾工作,不久后,这里将进入电气线路、光纤网络等安装阶段。
这座大楼总建筑面积5148.28平方米、地上四层,它并非简单的办公建筑,而是矿山日常作业、数据分析和培训的集中场所。数据中心、管控大厅、VR实训基地等功能将在这里汇聚,形成贯通地下矿体与地面管理的智能网络。大楼主体建设的完成,标志着铜矿峪矿从传统矿山向智能矿山转型的脚步正在加快。
发力“数智化”
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隶属于中条山集团,是一家集铜矿开采、粗铜加工以及铜材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铜业企业。铜矿峪矿是北方铜业的重要生产矿山,作为亚洲大型地下非煤矿山之一,这里曾经长期依靠的是矿工的体力和经验来开采铜矿资源。
“以前干活就是拼命挖,靠的是经验和体力。”一位老矿工回忆,“下井一天,腰酸背痛是常事。”
然而,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环保要求提升及行业升级,传统开采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井下作业环境复杂,温度高、粉尘大、风险多,急需通过新技术手段来改善。
“矿山要发展,必须走科技之路。”北方铜业数智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孟飞说。近年来,企业坚持科技引领与绿色发展并重,启动了总投资约2.6亿元的智能矿山建设项目。项目涵盖“5G+网络”构建、综合管控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同时,布局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智能巡检、三维矿山、VR实训等应用场景。
“我们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等原则,力争3年至5年内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一流的数智化示范企业。”孟飞表示。
据了解,未来的矿山开采不再是人力密集型,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综合管控平台是“大脑”,智能装备与基础网络是“筋骨”和“神经”,各类应用场景则是手脚的延伸。矿山的生产、管理、安全和培训都将在数据的驱动下高效运转,实现生产现场智能优化和管理科学化。
作为北方铜业数智化“转型贯标”和“转型诊断”五年行动计划核心载体,铜矿峪矿智能矿山建设项目将推动企业从传统矿企向“科技矿企”升级。
先进装备提升效率
铜矿峪矿目前已在井下推广智能设备,凿岩台车、天井钻机、电动铲运机等先进装备正大显身手。
矿工们操作电机车有轨运输系统,将井下开采出的矿石稳稳运送至旋回破碎机进行粗碎。经过破碎的矿石再通过胶带运输系统输送到地面的选矿厂。先进装备的引入,使矿工们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凭人力搬运矿石。
“以前一趟矿石转运可能需要几个人来回好几趟,现在有轨电机车和胶带运输系统帮我们完成了大部分搬运工作,我们只需操作和监控设备就行了。”孟飞说。
智能化改造的推进,使劳动方式从“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工人做得更多的是设备操作、数据分析和安全监测。
除了装备,信息网络建设也同等重要。孟飞介绍,铜矿峪矿已完成井下万兆环网建设,实现主要生产作业区和人员密集区网络全覆盖。此外,地表到井下的5G传输网络也已架设完毕,4套5G基站搭建起“地—井”一体化高速通信通道。
矿山还引进了自然崩落法采矿设计软件与放矿控制软件,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在固定设施自动化方面,建设了斜坡道交通管控、主扇风机与旋回胶带运输等远程操控系统,实现自动化与集中管控。
在管控中心的屏幕上,设备运转数据、人员定位信息、安全监测信号实时闪烁。管理者可借助实时数据掌握矿山运行动态。
智能设备与网络系统的深度融合,使铜矿峪矿的生产效率、作业安全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随着无人驾驶、智能巡检和远程操控等应用全面投入使用,矿山将进一步实现绿色、高效、智能化运营。
“一屏观全矿”
正在施工的数智化大楼是未来矿山运转的核心枢纽。大楼总高16.65米,采用框架结构,地上四层。
一层为展示大厅和智能矿山管控大厅,兼顾管理与展示功能;二层主要用于VR培训、生产控制;三层布局会议与远程操作功能,支撑指挥调度及无人驾驶作业;四层为电动铲运机和中深孔台车远程操作室,实现关键设备远程操控。
数智化大楼将成为生产与管理一体化的“中枢神经”。无论是综合管控大厅还是远程操作室,屏幕上都实时呈现采矿进度、安全监控、设备状态和能源消耗等信息,调度员可通过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一屏观全矿”。
值得一提的是,VR实训基地会成为矿山培训的新亮点。矿工戴上VR头盔,就能进入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矿山,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复杂作业流程,甚至模拟危险场景的应对,让工人在虚拟中犯错,在现实中避免事故。
“铜矿峪矿智能矿山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覆盖生产全过程的智能采矿和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生产现场优化控制、数据挖掘分析,最终达成制造成本领先、效率提升、管理升级的目标。”孟飞补充道。
未来,铜矿峪矿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动矿山管理更智能、生产更高效、环境更友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记者 李 岩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