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姥爷是位老红军

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2

姥爷于1972年去世,享年69岁。那时我刚6岁,对姥爷的记忆模糊不清,他的事迹大多是姥姥、妈妈讲给我的。成年之后,我又结合姥爷留下的相关原始证件,才将他不平凡的一生还原得更为立体丰满。

参加红军

姥爷名叫康银清,1903年出生在如今的四川省会理市通安镇新发村。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从云南省禄劝的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抵达对岸的四川省会理,于此间休整了十余天,著名的会理会议也是在那个时候召开的。就是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姥爷毅然参加了红军。不过,姥爷后来证件所记载的入伍时间是1934年,我推测是当时他的记忆或记录出现了偏差。姥爷入伍时的家庭情况是,“家有五口人、二亩地、二间房,欠债八十元”,他选择跟着红军走,是怀着改变命运、拯救家国坚定信念的。

会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张永志局长告诉我,当时会理有不少年轻人都被红军的伟大理想和精神感召,纷纷加入红军队伍,当地史料对此也多有记载。如今,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对这段珍贵的历史予以挖掘与整理,以期让更多人了解会理人民与红军的深厚联结。

会理会议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会议回顾了遵义会议后红军的作战历程,明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运动战策略的正确性。正是依靠这些灵活机动的战术,红军成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多重封锁,彻底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关键转折。也正因如此,红军在后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艰苦战斗中,始终能保持清晰的战略导向,一步步向着长征的胜利迈进。

抗日烽火

红军抵达陕北后,1937年2月,姥爷在坪房(具体地址现已不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紧相连。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8月,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即开赴抗日前线。姥爷也跟着部队踏上了抗击日寇的征程。

姥爷所在的部队是一二九师,刘伯承同志担任师长,邓小平同志担任政治委员。姥爷隶属于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担任着排长职务。从姥爷留下的资料里,能清晰看到他曾经参加过的几次著名战役。

一是夜袭阳明堡机场。

1937年10月,忻口会战正激烈进行。日军凭借位于山西代县的阳明堡机场,利用空中优势频繁轰炸中国军队阵地,给我军造成巨大威胁。一二九师奉命侧击日军后方,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指挥了这次战斗。19日夜11时,部队悄悄抵达机场外围,随后以步兵武器为主要装备,突然对日军守备队和敌机发起突袭。经过一番激战,共毁伤敌机24架,歼灭日军守备队100余人,我军伤亡30余人。

这是一二九师抗战以来的首场胜利,不仅直接摧毁了日军在晋北的空中支点,让日军在忻口战场一度失去空中支援,更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消息传开后,《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蒋介石特别拨款两万银元给八路军予以嘉奖,并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表彰“八路军机动灵活,实为抗日楷模”。

二是响堂铺伏击战。

1938年3月31日清晨,一支由180辆汽车组成的日军辎重部队,从黎城出发经东阳关开来,企图与同蒲铁路南犯的敌军会合,进而威胁潼关、西安及陕甘宁边区。徐向前副师长亲自指挥部队,在日军必经之路布下了严密的“口袋阵”,静等敌人自投罗网。

当日军汽车全部进入伏击区域后,徐向前一声令下,我军各种武器同时开火,战士们紧接着发起冲锋,与日军展开近距离搏斗。激战两个小时后,日军大部分被歼灭,仅有30多名日军士兵从公路南侧山地狼狈逃窜。在围歼日军车队的同时,从黎城、东阳关及涉县赶来增援的敌人,也都被我军阻援部队成功击退。

这次战斗,我军共毙伤日军400余人,焚毁了几乎全部的敌军汽车,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当然,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300余人的代价。响堂铺伏击战有力地钳制了日军对山西正面战场的进攻,成为我军伏击战斗的经典范例,为八路军开展游击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姥爷在这些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然而不幸的是,在响堂铺东阳关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右眼、右手和头部都受到了严重伤害。后来,他的右眼彻底失明,右手失去了战斗能力,头部神经损伤也始终无法治愈。1941年,姥爷又患上了肺病,部队特意安排他到医院休养治疗。然而,这些伤病从未真正远离,成了伴随姥爷一生的痛苦。

复员成家

一二九师在山西东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这片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最为巩固的敌后根据地之一,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武装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

1945年9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中共中央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随后,晋冀鲁豫军区先后发起上党战役、邯郸战役,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北上夺占华北”的企图。这两场战役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局部冲突”的标志性战役。

1948年5月,为适应全国战局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此时的姥爷,因伤病日益严重——右眼失明、右手无法活动、头部伤情也始终没有好转,已经无法继续留在部队参加战斗。最终,部队安排他退休,前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生活。

1958年,经人介绍,姥爷认识了我的姥姥。那时姥姥正寡居在家,独自带着一女二儿艰难生活。姥姥后来回忆说,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姥爷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过来的。虽然身上带着伤,可他身姿挺拔,眼神里满是坚毅,一股军人的英气和英雄气概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佩。他们结婚后,又陆续生下了两个女儿。这样一来,姥爷就有了三女二男五个孩子,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充满了温暖,直到1972年离世。

怀念英魂

姥爷生前格外珍视自己在革命生涯中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章。他去世后,这些荣誉先是由姥姥精心保管;姥姥去世后,又传给了我的舅舅;舅舅去世后,现在由我的小姨康红梅保管。小姨出生于1962年,是姥爷如今唯一在世的女儿,住在绛县安峪镇安峪村。对我们全家来说,这些荣誉证书和奖章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无比珍贵的传家宝——每次看到它们,姥爷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带着伤病仍乐观生活的模样,就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些关于他的英雄事迹,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遗憾的是,姥爷去世时我年纪太小,没能多听听他亲口讲述那些革命岁月里的故事。现在我总想知道更多关于他的过往,想问问他参加红军时的初心,想听听他在战场上的惊险经历,想聊聊他对家乡的牵挂。可这些愿望,再也没有机会实现了。

会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张永志局长还说,当年那批从会理走出去参加革命的年轻人,都是会理人永远的骄傲:他们有的永远长眠在了长征路上;有的牺牲在历次战斗中;有的像姥爷一样,转业落户在地方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家乡;还有的在革命胜利后,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原籍,与亲人团聚。

而我的姥爷,自从当年离开会理,踏上革命征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我常常忍不住想,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在他弥留之际,是否会常常想起那个遥远的家乡?家乡那条澎湃汹涌的金沙江是否还在他记忆里奔涌?是否还会想起家乡火把节里熊熊燃烧的火把——那温暖的火光,是否曾照亮他对亲人的思念?是否会让他记起家乡温暖湿润的气候,记起田埂上的泥土香,记起家乡结满甜美多汁果实的石榴树?那些刻在骨子里的家乡记忆,是否曾在某个深夜,悄悄慰藉过他受伤的身体和思念的心?还有,当初他在家乡的亲人是否得到过哪怕他的一点点消息?

姥爷离开我们已经53年了。我多想穿越时空,把这些年祖国的变化一一讲给他听:他和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这片土地,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积贫积弱——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乡村大野充满生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处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年他和战友们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的漫漫长征路,如今早已通了高铁、有了飞机,几个小时就能从一端抵达另一端,再也不用忍受徒步跋涉的艰辛。姥爷,很快就到9月3日了,国家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姥爷,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为了守护人民幸福而流血牺牲的先辈先烈们,你们的精神永远刻在祖国的山河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姥爷,您当年为之奋斗能感受到这国泰民安的理想,如今早已成为现实;您期盼的盛世,早已超出了您的想象。愿您在天之灵,能看到这盛世繁华,愿您含笑欣慰,永享安宁!

祁业岗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