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8
任社会
我家在农村。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担任村干部,一干就是40多年。他经常给我讲“年轻人干活,要舍得出力”“对银钱要看淡些,银钱没了还可以挣”。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使我终身受益。
父亲姊妹四人,他是爷爷和奶奶唯一的儿子。记得我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母亲身体都不好,家里只有父亲是全劳力,他经常是忙完村里的事,再忙家里的事,还要拼命挣工分维持生计。在家里,他非常孝敬爷爷、奶奶,也关爱母亲和我们年幼的姐弟四人。那时村里的人都很穷,他不但勤俭持家,料理好自己家里的事,还要时不时地抽时间到3个姑姑家,嘘寒问暖,在精神和生活上尽可能给予帮助。每次父亲带我去街上或外村看戏,他总是让我坐在他的肩头。村邻有事,他逢事必到,帮忙料理;处理大事小情,以理服人,从没有无故偏袒。在与自己有关的事情中,父亲宁肯吃亏,也不以理压人,不以权压人。父亲以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我,从此我知道,做人就要做父亲那样的人。
父亲长期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兴学建校,打深井、修水塔。20世纪80年代,他就和其他村干部们在村里建起了轧花厂。他光明磊落,不贪不占,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誉。记得吃食堂的时候,我曾随大人打过几次饭,从来没有因为父亲是村干部而多拿食堂一块馍、多打一勺饭。父亲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与群众同工同酬,从来没有享受任何特殊照顾。我记得父亲经手的一些经济或较大事项,他都会自己书写出来,贴在显眼的地方,向大家公示。那些年每到交公粮的时候,父亲总是带头足额上缴,不拖不欠。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为人处世一直向父亲看齐。
诚实做人和平等待人是父亲的做人之道、处世之道、育儿之道。有两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田里很少有肥料,主要靠积攒的土肥肥地。一次,父亲加班在村南路旁树壕中收集了一堆堆的树叶肥土,让我利用星期天装筐担回家积肥。我因偷懒,只胡乱担了些了事,每堆都有剩余。父亲回来知道后,给我一通教训,并连夜和我一起把没担完的肥土全部担了回来。父亲告诉我:“做人必须诚实,这次干不完可以下次接着干,绝不能偷懒耍滑、偷奸取巧,不然是做不了大事的。”我后来办事自觉做到诚实守信,有头有尾。
还有一次,是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当时我还是小学生,正和邻居在家门口乘凉,一位老人从地里回来经过我家门口。我当时无意之中叫了一声他被村里人常喊的绰号。这事被父亲知道了,他不但严厉地批评了我,当晚还拽着我来到那位老人家中,让我当面向老人道歉才算了事。这件事我始终铭记在心。直到现在,每次回到村里,我都主动先向村里人打招呼。不论老少,不管穷富,谁家有红白事,我都一视同仁,第一时间赶到。村里人都喜欢让我写对联,我欣然应诺,义务服务,赢得了村民的称赞。即使退休之后,我仍然尽己所能为村邻服务。
父辈的家风家教影响教育了我的一生,也教育激励我的后辈向上向善、健康成长。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