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书架上的时光印记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7

赵朝凯

书房角落里的老书架,就那样默默地站着。搬家好几次,要换掉它的念头转过数回,终究还是留了下来。细细看它的木头表面,藏着我的童年——几道歪歪扭扭的刻痕,是某次挨了训斥后的“杰作”;最上面一层那片深色的晕染,是多年前打翻墨水时慌忙擦拭留下的印子。如今它旁边立着新书架,式样洋气、表面光亮,可这老伙计依旧稳稳当当,一眼望去,就把人拉回从前埋头书堆的日子。

这书柜稳稳靠在墙边,不会言语,里面却塞满了我攒下的宝贝。每本书都似老朋友,无声地陪伴我度过太多深夜与闲暇。随手抽出一本,书页间特有的气息弥漫开来,瞬间便回到了初遇它时的情景。

童年的旧书架上,童话书最为热闹。读《安徒生童话》,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蜷在街头冻僵的模样,幼小的心里堵得发慌,泪水止不住地掉;读《格林童话》里白雪公主的故事,那个狠毒的皇后让我攥紧了小拳头。然而最是入迷的,还数《一千零一夜》,每个夜晚,不听完妈妈讲的故事,就决不肯闭眼睡觉。这些书领着我,推开了一扇扇通往奇妙天地的大门,悄悄播下了爱读书的种子。

读书的“胃口”越来越杂,小说、科普、历史、哲学,什么都想“尝一尝”。当兵那几年,津贴一到手,我第一时间就奔向书店。《简·爱》和《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咬着牙,一本一本买回来读透的。退伍时,收拾行囊最是艰难,别人一个背包轻巧,我却不得不捆起两个沉甸甸的麻袋,里面鼓鼓囊囊塞的大半是这些不肯离身的书。它们跟着我辗转多地,每回翻开一本,旧日里灯下捧读的情形便清晰起来,熟悉又妥帖。

无事时最爱浸在书里,每翻开一页都是新天地。《论语》的字句常翻常新,品出为人处世的门道;《红楼梦》里的世情百态写得入骨,看着看着就忘了时辰;《时间简史》费尽心神,宇宙的深邃每每触动我心;《名人传》中跌宕起伏的人生,常给我注入一股无声的力量。

这些书无须开口,就默契地候在那里。困惑时抽出一本,目光抚过那些排列好的文字,焦躁的心绪不知不觉就平复了。有时读到某处,念头一下通达,精神为之一振。

渐渐地,看书不只是眼睛的事,更要在字句间沉潜。许多真正的滋味,不在话头,得凭自己一点点去琢磨、体会。

看书这事,两个女儿竟也传了去。大女儿已走出校门,小女儿也上了初中。逢年过节或是过生日,别的礼物不要,她们就盼着去书店走一趟,挑上几本书抱回家。

大女儿刚念小学那阵子,是实打实的小书迷。去姥姥家小住,必要拐到街角的新华书店。门一开,就径直扎进书架林中,眼睛亮亮地搜寻,一站就是好久。喊她吃饭,任怎么唤,小小的身子总黏在书堆里,有时还得轻轻拉住她的手带出来。书店的阿姨熟悉了,常笑着给她挪个小绿漆板凳坐。如今家中的书架,她那些满满当当的童书占了大半壁江山,五颜六色的封面,层层叠叠地拥挤着。

看着这日见拥挤的书架,心有所悟。那些字句堆叠起来的条条框框,终究是死的。母亲整理时曾笑说,当心书架被压弯。是啊,记得曾读到过一句:书上是别人的牙慧。这理儿越来越真切——只有把书里的东西真正揉进生活里,在日子里踩出脚印来,方算落地生根。

这满满当当的书架,不声不响伴了我许多光阴。烦闷或是无措时,指尖划过书脊,停驻,随意翻开,那些熟悉又踏实的文字总能让心慢慢静下来。书页间残留的折角、当年写下的稚气笔记,都是时光悄悄按下的印记。它们看着我从懵懂走到如今,未来的路,还得和这些老朋友一道,继续走下去。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