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蒲韵铿锵响彻帕米尔

——有感于我市蒲剧青年演员赵振新疆塔县参赛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8-27

郑文胜


《戏聚昆仑·擂响中华》青春梨园群英会在新疆的比赛与活动已结束十多天了,代表蒲剧参赛的优秀蒲剧青年演员赵振,在来自全国的13个剧种14名参赛选手中获得金奖,比赛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在为成绩感到喜悦的同时,总觉得还有许多感慨,特别是有一种超出比赛本身的感动一直萦绕心怀,细细想来便是:通过这次比赛,关公的忠义精神首次登上昆仑山、蒲剧的铿锵之声首次唱到帕米尔,无论是关公精神还是蒲韵之声,这一次都攀登了地理海拔新高峰,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忠义精神激荡昆仑山

昆仑山绵延数千里,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壮丽的自然景观、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让其在我们心中不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自然山脉,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的重要源泉。千百年来,昆仑山一直被视为是万山之祖、众水之源,这里不仅有传说中的西王母娘娘的瑶池,也有数不清的珍宝;既是中国的神话之山,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摇篮。

作为中华大地的脊梁,昆仑山脉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重要象征、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记忆中最核心的象征之一,昆仑神话成为重要文化源头和精神内核、昆仑意象成为重要文化符号和精神家园。在河津龙门,我们一直自豪地吟诵着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我们一直不断地被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感动着,这一切便是我们对昆仑山顶礼膜拜的缘由。

作为与孔子“孔圣人”齐名的“武圣人”,关羽年少从家乡解州出走,在涿州桃园结义,在冀州四处漂泊,在益州名列五虎,在荆州功败垂成,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思想图腾和精神信仰。时至今日,关公精神所代表的忠肝义胆和义薄云天已远播东南亚,这次终于能够激荡在昆仑山。

8月8日晚,《戏聚昆仑·擂响中华》青春梨园群英会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金草滩音乐广场璀璨启幕。在开幕式现场,幺红、夏青玲、方锦龙、李小峰、蓝天等众多名家纷纷登台献艺,共演出了16个精彩节目,赵振的蒲剧唱段《义薄云天——义字歌》备受欢迎,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威武雄壮的扮相和代表忠义的红脸长髯,多次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将演出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在众多参演者中,《光明日报》专门对赵振进行了采访。在接受采访时,他表达了希望把反映关公忠义精神的关公戏,传播到更高、更远的地方。这次采访既是对蒲剧艺术的首肯,也是对关公忠义精神的礼敬。因为当地观众对关公戏的喜爱和热捧,在随后的比赛中,昆曲参赛选手也演出了关公戏《单刀会》。8月12日在“军民一家亲”大联欢中,赵振又将关公戏搬上舞台,演出了蒲剧《忠义千秋》片段。

8月10日,赵振与其他参赛选手一起来到红其拉甫国门,这里海拔51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国门,有着“第一国门”之称,在神圣的国门前,他们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

8月11日,满怀对祖国的骄傲和爱戴,以及对国门的崇敬和自豪,赵振一行人再次来到红其拉甫国门,伴随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国门之前录制了关公挥刀的视频。只见他头戴夫子盔,身着老爷靠(绿靠),足蹬龙靴,手持青龙偃月刀,左右挥舞,上下翻飞,前后腾挪,并做出左手推髯,右手持刀立于身后,双腿蹲马式,双眼炯炯远视前方的经典造型。他希望通过这段精彩而又含义深远的关公挥刀舞,把忠义仁勇、精忠报国的关公精神留在高原、留在国门,与广大戍边战士一起守护祖国的西大门。塔县融媒体中心还把这段关公挥刀舞视频加入了当地的文旅宣传片中。随后赵振一行人还来到瓦罕走廊、盘龙古道、帕米尔金草滩拍摄了关公挥刀舞视频,他们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关公精神激荡在昆仑山的每一个角落,让关公精神在昆仑山辉映出新的光彩。

铿锵蒲剧响彻帕米尔

赵振在这次比赛中,一共演出了两出折子戏,分别是《贩马》和《杀府》,这两出戏既是蒲剧闫派的代表剧目,也是蒲剧立得住、叫得响的经典剧目。在首轮晋级赛中,他演出蒲剧《贩马》,直接晋级;在决赛中,他以蒲剧《杀府》获得金奖。

这次参加比赛的13个剧种14名选手,均获得过文化和旅游部的“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奖项,而且都是近10年来获得过金奖的选手,个个实力超群,人人都是各自剧种的青年领军人物,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获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这不仅显示了赵振的高超水平,也彰显了蒲剧的独特魅力。这是比赛本身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之外,另一层意义就是蒲剧曾经跨出国门,到过美国、到过维也纳金色大厅,也到过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每一次都是蒲剧的一次跨越,每一次都把蒲剧传播到更远,这一次来到海拔5100米的帕米尔高原,实现了蒲剧艺术传播的更高。

衷心期待着,关公的忠义精神和蒲剧的铿锵之声,在自然地理和内涵发展上能够传得更远,攀得更高。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