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9-02
■张学伟
岳父段宪章于一九二二年正月初一出生在沁源县北新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5月秘密入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83年底,他在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运城检察分院副检察长岗位上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2005年,岳父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岳父活了93岁,光荣在党76年,始终忠于党和人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从不讲条件,从不计较职级待遇,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且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占沁源。党领导的青年抗日决死队到北新庄村进行抗日宣传,岳父积极参加活动,首先加入牺牲同盟会(简称“牺盟会”),后在全面抗战的烽火中得以锻炼成长,于1938年5月秘密入党,时年仅17岁。后任山西省副省长、时为中共沁源县委负责人的刘开基同志与他入党谈话时指出,入党要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但现在主要是打日本鬼子,有生命危险的。他表示坚定接受,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
一开始,组织上介绍他到晋东南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当通讯员,这是既能学习又相对安全的单位。为了抗日大计,他不怕牺牲,坚决地选择了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指导员,坚决执行县委指示,很快在村里组织起一支有二十多人的民兵队伍。特别是1940年8月百团大战后,日本鬼子疯狂地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频繁偷袭我游击区。要武装民兵,必须有枪。那时,村里只有七支枪,数量不够,但每支枪值三石五斗小米,村里穷得买不起。于是,他动起脑子,三次精心组织民兵、群众去抬敌人存放的铁轨,到军分区兵工厂换枪。
1943年清明节的晚上,天下小雨,担任民兵指导员的岳父和民兵队长卫英、民兵段子明三人到离村三十里路的沁县交口至牛寺中间的毛道沟,侦察到敌人的碉堡底下放有铁轨。他和段子明用枪监视碉堡里的敌人,卫英同志爬到碉堡底下勘察铁轨和路线。第二天,他们发动了七八十人夜间去抬铁轨,未让敌人发觉,一次就抬回七根,换了七支步枪。第三天,他们干脆又发动了一百多人趁夜去抬,抬第四根时不巧就被敌人发觉。当碉堡里的敌人向他们开枪时,岳父迅速带领民兵掩护村民按定好的路线和方案撤退上了山,成功脱险,全身而退。
前两次从敌人那里抬回的铁轨共计11根,为村里换回来11支步枪,加上原来的,一下子就拥有了18支枪了。随后,县武委会又陆续补充了10支步枪、一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加上自己制造的5个掷弹筒、一门榆木土炮,村民兵实力大增,在著名的沁源围困战中,抗击日伪军扫荡、保卫群众生命财产、袭击日伪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受到上级嘉奖表扬。民兵队长卫英出席了太岳群英大会,荣获抗日民兵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8月的一天,岳父再次去铁路侦察时,被埋伏的日伪军抓捕。敌人对他百般拷打,把他的两臂绑在梯子上压扛子、灌凉水,打得死去活来,反复审讯,他都按照事先想好的一套办法机智应对。敌人在得不到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加之党组织的积极有效营救,他和同时被捕的同志最后得以释放。但历经50多天的折磨,岳父早已是骨瘦如柴,连站立都成了问题。
后来,党组织将我的岳父提拔为区委会委员,1945年5月正式离开农村成了脱产干部。1947年3月,岳父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家乡到晋南河津四区(当时的稷河县)担任区委书记,到农村搞土地改革,充分发动群众,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建立农会和民主村政权,辖内武家堡村的土改经验在全区得以推广。
岳父小学没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加入革命工作后,从来不放松学习。就算是离休后,他仍把学习作为个人的第一要务,每天读书、看报、剪报,看新闻联播,收集各种学习资料,80岁前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市内老年大学听课,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也经常教育我们子女,牢记历史,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