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事亲至孝的曾子

来源:大众日报时间:2025-05-19

□卢昱 王磊

运城市鼎鑫华府小区“曾参教子”石雕  记者 刘亚 摄

凡提孝子,必言曾参。如苏秦见燕王,曾曰“孝如曾参”;王充在《论衡》中也说:“仁如颜渊,孝如曾参。”而后世凡誉孝子,则必美称其为“曾子”、“曾参”。就连禽类中最具孝子特色的“反哺”乌鸦,在《元连百正诗》中也被誉为“鸟中之曾参”。

曾子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因父母已年迈,就回到南武城家中,靠耕种土地孝养双亲。为让父母吃得好一些、穿得暖一些,曾子每天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田地里辛勤劳作。

虽然生活相当苦难,但曾子供养父母保证每餐必有酒肉。每顿饭,将要撤席时,曾子总要请示父亲把剩下的饭菜给谁?父亲如果问有剩余的饭菜没?曾子一定回答说“有”,好让父亲安心享用桌上的饭菜。

曾子弟子公明仪问道:“老师您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孝子了吧?”曾子连连摆手否定说:“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我对父亲不过是只做到供养罢了,哪能谈得上是孝顺呢?”

齐国国君听说曾子的德行后,也派人专程来“挖”他,聘请他到齐国做官。曾子虽有入仕做官的愿望,但为了父母,还是婉言谢绝:“我的父母年纪老了,接受人家的俸禄就要承担人家交付的事情,我不忍远离父母去为人做事。”

后来生母去世,为照顾父亲,曾子又劝说父亲为自己找了一个后母,“后母遇之无恩,仍供养不衰”。期间,为图生计,曾子一度离开南武城,到齐国莒邑做了一个小官。虽然俸禄很少,但能够省下钱来赡养父亲和后母,曾子为此十分高兴。

鲁悼公十七年(公元前450年),曾子后母去世,依据礼制,他在家守丧三年。这期间,他对“孝”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父母行孝,在世的时候,用道义辅助他们不犯过错;去世以后,以悲痛的心情为他们治丧,祭祀的时候以恭敬的态度和礼节对待他们,做到这些,孝就完满了。” (《大众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