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9
□记者 韩立
文物名片
主角:青花狮子穿花纹瓷碗
出生时间:清代
尺寸:高9.2厘米、口径21.3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瓷器中,清代瓷器以其精湛工艺和独特艺术风格占据重要地位。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这件清代青花狮子穿花纹瓷碗,通高9.2厘米,口径21.3厘米,尺寸适中,器型规整。撇口、弧腹、圈足的设计,勾勒出优雅流畅的轮廓,仿佛一位身着青花旗袍的东方美人,亭亭玉立。
瓷碗通体施透明釉,犹如一层灵动的面纱,在保护瓷胎的同时,赋予瓷碗莹润光泽,使得青花纹饰在釉下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含蓄之美。当光线洒落其上,透明釉折射出柔和光芒,与青花的幽蓝相互映衬,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神秘而美妙的艺术世界。圈足处露胎,胎质细腻洁白,与青花相映成趣。碗内外均以青花纹装饰,青花发色纯正,浓淡相宜,笔触细腻流畅,展现出清代青花瓷高超的工艺水平。
碗内壁的装饰尤为精彩,绘有狮子绣球及花卉图案。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威严、吉祥与力量,是备受尊崇的瑞兽。工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狮子的轮廓,只见它毛发飘逸,双目圆睁,神态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跃出碗壁,追逐滚动的绣球。绣球绘制得精致繁复,纹理清晰,牡丹等花卉图案与狮子嬉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碗外壁则以花卉纹装饰为主,各式花卉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青花的晕染效果,使得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十足。
青花瓷,始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代达到顶峰。它以洁白的瓷胎为纸,以青色的钴料为墨,在高温淬炼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从瓷土的选择与加工,到成型、装饰、上釉,再到入窑烧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在绘制青花纹饰时,工匠需根据图案的不同部位,巧妙控制青花颜料的浓淡和笔触的轻重,才能呈现出生动逼真的画面。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瓷器出现瑕疵或色泽不佳。正是凭借着对工艺的执着追求和精湛的技艺,清代工匠才创造出了无数精美的青花瓷作品。青花瓷不仅在中国颇受推崇,更远销海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这只青花狮子穿花纹瓷碗,正是清代青花瓷的典型代表。它造型优美,纹饰精美,寓意吉祥,是研究清代青花瓷工艺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它也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让我们在欣赏它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