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石犀》中的为民启示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9

□张新闻

《石犀》

唐·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棘阳(今新野县)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岑参曾官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晚年卒于成都。

诗文大意是:在岷江水开始泛滥时,蜀郡的人们几乎都变葬身鱼腹。如果没有李冰修都江堰并刻石犀镇压水怪,蜀郡哪里还会有居民房舍呢?现在才知道李冰的治水功绩,就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啊。

本诗表面上是写李冰为镇压水怪而铸造的石犀,实际上是歌颂李冰在蜀任职期间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重显绩,又要重潜绩,既要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工程,又要有为长远发展蓄后劲、打基础的大项目,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为官一任,心系群众,造福一方,千古流名。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