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汤王山上,聆听历史的回响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28

□支望华

汤王山,一处充满传奇色彩与历史韵味的所在,当我踏上这片土地,仿佛与古老的商汤文化撞了个满怀。

车子从闻喜石门乡驶向汤王山,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雄浑的水墨画。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给大地披上了翠绿的披风,让人对这座神秘的山充满了期待。

站在汤王山山脚下,仰望高耸入云的山峰,心中涌起莫名的激动。入口处,巨石上刻着“汤王山”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微风拂面,带来山林间特有的清新气息,那是泥土、青草与树木混合的味道,令人沉醉。

一路上,导游讲述着汤王山与商汤的渊源。商汤,这位历上贤明君主,夏朝末年目睹百姓生活困苦,起兵推翻了腐朽的夏朝,建立商朝。而汤王山,正是因商汤曾在此祈雨,为民请命,被后人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随着不断攀登,山路愈发崎岖,但丝毫未减我的探索热情。沿途,随处可见与商汤有关的遗迹和传说。一块看似普通的巨石,却被称作“汤王试剑石”。相传,商汤起兵前在此试剑,一剑劈下,巨石应声而裂,从此踏上征伐之路。抚摸那道深深的裂痕,仿佛能看到当年商汤的英姿,感受到他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座古朴庙宇。庙宇内供奉着商汤塑像,他面容慈祥,目光坚定,依旧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百姓。香烟袅袅,是今人对这位贤君的敬仰和感激。庙宇墙壁上,刻满了历代名家赞美商汤功绩的诗词。唐代诗人胡曾的《商郊》写道:“莺啭商郊百草新,殷汤遗迹在荒榛。谁知继桀为天子,便是当初祝网人。”短短几句诗,将商汤的仁德与功绩展现得淋漓尽致。商汤曾见猎人张网捕鸟,不忍生灵涂炭,便命猎人撤去三面之网,只留一面。正是这份仁爱,让他赢得了民心,成就了一番霸业。

宋代诗人徐钧的《商汤》:“天乙修德以攘灾,翦网遗风善自开。六百商基从此肇,圣仁无愧作君材。”赞扬商汤修德消灾、圣明仁爱,开创了商朝六百多年基业。

经过一番艰苦,终登上山顶,连绵山峦、广袤田野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山风呼啸,让人思绪也随之飘远。山顶宏伟的汤王祠,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其精湛技艺。殿内供奉着商汤像,两旁是文臣武将。

学者余秋雨曾说:“商汤的仁德、智慧和勇气,为后世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汤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弘扬。”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贤明君主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道德准则的坚守。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商汤的仁爱之心、勇敢精神及思考智慧。

沐浴历史光辉,感受文化力量,转身下山时,满是眷恋与不舍,但我知道,汤王山的故事和精神,将永刻心中,伴我走过人生每一段旅程。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