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4-17
全民阅读日临近,盐湖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有关“老运城”的公益讲座,我想到了我的老师罗佳妮女士。她不仅是我心中崇敬的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运城盐商翘楚“卞合兴”老板罗眉仙先生的女儿。
记忆中的罗老师衣着朴素,不苟言笑,教学水平高超。她主讲马哲,条分缕析,逻辑严密,同学们非常喜欢,许多人考过满分。罗老师的家就在老运城日报社对面,多年前我采写运城盐商故事时采访过她。这次党群服务中心组织讲座,我想邀请她去现场为大家讲一讲家族的故事。
拨通罗老师的电话,说明了意愿,罗老师说,老伴行动不便,她已经79岁,多年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连亲戚家过事也很少去了。
我一听有些小小的失望,但没有想到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罗老师与我电话闲聊间讲的往事,透露了罗家特殊的家教与家风。
罗老师说,年前有名大学生找到她了解罗家祖上的盐商故事,她抱歉地告诉对方,因为特殊年代,父亲对盐商旧事讳莫如深,她作为女儿了解到的历史还没有媒体与一些学者知道得多。几年前,她曾去介休寻找到罗家后人,直系已无,只有一位远房侄子。
罗家来自山西介休张兰镇,先祖罗桂南方为官,与稷山杨赵人葛世荣是同事。两个人非常要好,结为儿女亲家。罗桂之子罗坦之10岁时,随父亲在武陵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清末兵荒马乱,罗坦之与母亲一起回了介休。而之前,葛世荣已辞官归里回到稷山杨赵老家。在介休因族人不睦,罗坦之无奈投奔稷山杨赵岳丈葛家。在岳丈的资助下,他到了运城盐池下,开创卞合兴盐号,开始了罗家的盐商生涯。
因为出自宦门,颇富学养,加之有岳丈扶持,罗家的生意从开始的凉淡渐入佳境。罗坦之的儿子罗可桓读书有成,中过举人,他诗文俱佳,有《稷东寓公诗抄》传世。其书法尤为出色,山西省博物院存有他的作品。罗可桓之子罗眉仙毕业于山西大学堂,担任过山西天镇、繁峙及河北藁城县等县长,战乱后回到运城,接手经营祖业。因为经营有方,为人厚道,为善乡里,卞合兴盐号生意兴隆,在运城盐商中举足轻重,老东街曾有罗家大院,前楼中厅后院,气派非常。
罗眉仙娶有两位夫人,大夫人出身宦门,是保定知府之女,生有三子;二夫人是商贾之女,生有三子二女。罗佳妮老师便是罗眉仙的大女儿,她上有4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比她小10岁的妹妹罗醒妮,如今在侯马生活。
庞大的家族和家产,既官且商的特殊组成,注定了罗家的家风家教不同寻常。
罗老师说,家中的家教非常严格,重视做事,更重视做人。在做人方面,家教严格到了对家人说话的神情与走路的姿态。比如,说话时要平视对方,不可目光躲闪、语焉不详,还要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站直立正,坐有坐相,走有走样。
另外,罗家孩子从小便学做各种家务,男孩女孩一个样。她的几个哥哥很早便会做针线活,会缝被褥、做棉袄。这在今天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但是,过去大户人家的家教,先教会孩子生活,再做学问,这种做法值得今人借鉴。毕竟,成为一个人,先应学会安身立命之本事,然后才能读书为业。
罗老师说,罗家的孩子先从做布带子做起,将布条用针线缝成布带子,缝成几十条布带子后,再扎在一起做成打子,即平常人家拍打身上尘土时所用的物件。她就用过哥哥做的打子。
前几天,听一位朋友很无奈地说,现在有一种四好青年,愿意吃(家里)饭,愿意工作,愿意结婚,愿意生子,就堪称四好了。与运城盐商罗家过去的家教相比,今天的一些“家教”确实应该改进加强。
与罗老师话别时,她抱歉地说:“对不起了,没有完成你的所托,感谢你的惦记。”礼节周全,言语诚恳。我想,这也是好的家教对一个人影响的结果吧。 (张建群)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