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时间:2025-01-16
张俊英
退休二十多年来,我喜欢上了看书,所以也买了不少的书。随着年纪渐老,那几柜子的书,又成了我一块心病。幸有“红娘”牵线搭桥为宝贝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家,圆了我的梦,心里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提起书,我有一段苦涩难忘的记忆。小时候,家里像大多数家庭一样,穷得叮当响,紧得像八股绳。“穿的补丁衣,吃喝少肉腥,写字用石板,玩耍丢手绢。”这样的光景,要想买书,好比是“墙上挂门帘——没门儿”。
参加工作后,紧接着结婚生子,一家大小五口人。那低微的工资,拿到现在买不下二斤猪肉,哪有钱买“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的书。再说,每天忙完工作,还要回到十里开外的家里干点农活,忙得晕头转向,哪有空闲时间看书。
退休后,国家对我们这些喝过几年墨水“站过讲台”的文化人,提高了待遇,才在县城买了房。看到朋友家里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甚是羡慕,于是动了买书念头。我喜欢看一些历史、文艺、哲学、保健等方面的书,每次走上街头,不由自主迈进书店,挑选几本喜欢的书,回到家里如饥似渴地读。
从书店里购、在地摊上买、快递邮、朋友送。积年累月,书越来越多,居室书柜里塞得满满当当。有的不得不搬到地下室,箱里放,袋里装,再不行就放到柜顶上。有的书只是买回来时翻看了一下,十多年再没有动过。
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已活到八十岁,算是“稀”上加“稀”,再也无多大奢望。只是我那视如珍宝的书如何安置,成了一块心病。这些宝贝带不走,也不需要带走,送到废品收购站,几毛钱一斤,岂不掉了身价?更何况我也不忍心让这么多年陪伴我的宝贝“粉身碎骨”。
一日清晨,打开社区服务中心微信群,看到向党员和居民发出的图书捐赠活动倡议书,帮助乡村两级书屋建设。我眼前一亮,喜出望外:这可是个既能解决我心中忧愁,又能为民办好事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我立即翻箱倒柜,精心挑选了几十本各类书籍,拂去了上面的灰尘,展开折叠的书角,用一条漂亮的红绸带系好,骑上电动车喜气洋洋地把它送到社区。工作人员见到这些宝贝,高兴得不得了,急忙登记造册,同我合影留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回想这些年,买回一本喜欢的书,趴在书桌前,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是一种享受;现在,把书赠给需要的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快乐了自己,也一样美好。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