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外祖父的年礼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15

□王宏斌

小时候,生活条件很一般,每当快要过年,每家每户都想尽办法把最好的食物拿出来,加工后作为过年招待亲戚的美味。在我的记忆中,有一道美味是专属于外祖父的。

即便是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外祖父也总能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给我们家送来一袋自己炒好的花生。那花生是外祖父自己种的,炒花生的沙土是他自己从外面挖的,花生也是他亲自炒的。为什么要选在腊月二十三那一天呢?因为外祖父喜欢在那天去十里开外的北苏村赶集,顺便买一些糖瓜,一道给我们送来。

那个时候我很好奇,外祖父怎么会有闲钱买糖瓜呢?每家每户做的美味,基本都是自己地里种的,最多就是把豆子换成豆腐,用炸豆腐装火锅、做臊子面。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了外祖父这个问题,在零星的鞭炮声中和闪烁的烛光下,我看着外祖父刻满深深皱纹的脸,听到他充满欣喜的声音。

外祖父说:“今天去集上卖了八对筐,要的人还不少。”我才想起来,每年冬天农闲的时候,他就会上山砍柴,遇到可以编筐的植物,也会捎带着背回来。我们那里的筐不是用柳条编的,制作程序更为复杂,编好的筐也更耐用,因此很受青睐。那种植物的枝条细长柔软,但到了冬天就很脆弱,所以要想编筐,需要将其在池塘里浸泡很长时间,才能开始编。每一个筐都有一个提手,这提手是用更硬更粗的山柴做成的,从选材到制作,都十分繁复。制作提手的材料既得坚硬又要有一定韧性,需要人力把直的弄弯,然后用绳子捆住两头,固定一段时间,使其彻底弯曲。

我亲眼见过外祖父背山柴回来,也见过他编筐。就是在这次,我才注意到外祖父的双手布满了深深的裂口,已经不再流血了。外祖父的手,就像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的沟沟坎坎,饱含着沧桑和艰辛。外祖父经常用这双手给我挠脊背,他轻轻一挠,我都能疼得流下眼泪来。

外祖父每年送给我们的糖瓜,就是用编的筐换来的。外祖父每年送给我们的炒花生,都是他亲自炒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心意。直到外祖父去世的前一年,我们才停止收到这样的年礼。那一年,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一种痛。

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坐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离最后一次收到外祖父的年礼,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此时此刻,我已泪流满面。

外祖父离开我们时,生活条件与我小时候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我们依然对外祖父的年礼格外珍视。外祖父离开我们的这些年,每当临近过年,我都会想起他,还有他送给我们的年礼。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