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儿时过大年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15

□张宏博

小时候过年,虽说没有现在的大餐,但年味十足,亲情重,气氛浓,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进入腊月,小孩子们就开始盼着过年了,因为过年可以穿新棉衣,可以贴春联、年画、窗花,可以背着白面大馍馍走亲戚。大人们也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停下一年繁重的劳作,无忧无虑地清闲几天。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除尘,祭灶,家家户户开始祭灶神爷。父母一早就起来,把厨房收拾干净。母亲搭上油锅开始炸“油果果”,炸好后放在案板上,同水果、点心等贡品一起摆好,祈愿灶神爷“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

到了腊月二十五六,家家户户开始蒸馍馍了。半夜开始烧水和面,早上八九点面发好后就开始揉面做馍。屋子中央放个大案板,女人们身戴围裙,围着大案板揉面,左邻右舍还会互相帮忙,东家蒸完西家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粮食虽然不多,但每家每户都要蒸上五六锅。白面包黑面,黑面包豆馅,馍馍花样多,“枣花”“油股絮”“窝窝”“糖角”等大馍小馍一大堆,一直要忙到天黑。

腊月三十写对联贴对联。父亲大清早就开始写对联了,村里人拿着红纸,一个接一个来家里让父亲写。父亲小时候在陕西上过几年学,毛笔字写得还真有功夫。一会儿,院子里摆满了对联,红红火火十分耀眼。

吃过午饭开始贴对联了,农家院子贴上红红的对联,显得格外气派。贴完春联,贴年画、窗花。小小的窑洞,墙壁上贴一些年画,顿觉蓬荜生辉,喜气映室。

该吃年夜饭了,大年三十是要吃饺子的。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传出剁馅的声音,饺子馅大部分是红白萝卜和白菜,吃起来蛮有味道。大年夜吃饺子,餐桌上没有菜,一人一碗饺子,十几口人,仍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饺子,开始祭祖宗、放鞭炮。小小的村子里,鞭炮声此起彼伏,小娃娃们叽叽喳喳挨门走户,抢着拾没有响的鞭炮。放完鞭炮,开始烧柏火。兄弟姐妹围着火堆,兴高采烈地蹦着跳着,甚是快乐。

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夜,一家人围着一个大火盆,听母亲讲故事,唠家常。母亲拿出一盒点心,分给我们,那个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块甜甜的点心,感觉特别甜、特别香。

夜深了,母亲把做好的新棉衣、新棉鞋放到床上,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就可以穿了。母亲是个勤劳的人,手巧能干,每天起早贪黑,纺织做饭料理家务,为我们付出了太多。

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兄弟姐妹就会去爷爷奶奶家、伯伯叔叔家磕头作揖。给长辈拜年,是对老人的敬重,也是文化的传承。

到了大年初二,就开始走亲戚了。大路上,男男女女,成群结队,都穿着新衣服,十分精神。到了亲戚家,在交谈中,亲情、友情相互传递着。走亲戚,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结束。

儿时过大年,有年味,有亲情,有传承,欢乐无穷无尽,回忆无穷无尽……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