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河东映像>

红火过年

来源:运城晚报时间:2025-01-15

□裴喜文

春节,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它总结了过去,展望着未来。每个人都有梦想,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愿望。

我们小时候过年的情节,现在想来仍觉得颇为有趣。腊月里,家家户户都要到集市上置办年货,可忙哩。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要吃糖瓜、祭灶神。随后的几天里,要扫家、煮花镆、炸油糕、炸丸子、蒸馒头,往往是今天你到我家帮忙,明天我到你家帮忙,天天排得满满当当。直到除夕贴好春联、包好饺子,才算是告一段落。

大年初一,鸡叫头遍时,大人们就陆续起床了。待全家人穿戴一新,就会在院子中央恭恭敬敬地磕头祭拜。

吃罢饺子,人们便开始拜年了。在中国农村,人们特别注重“同宗共祖”的传统观念,同一家族里按照辈分磕头,所以成群结队的拜年队伍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互相拜完年后,村里红红火火的热闹就开始了。先是花鼓队在全村敲打转一圈,像是热闹的前奏,召唤人们前来看热闹。接着是威风锣鼓在村里十字街一通好打,还有花腔鼓也在施展身手。围观的人有说有笑,有的还跟着鼓点吆喝,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在我们王守庄村北门口和南门口,年前就安好了秋千。到了这天,年轻人欢快地荡起了秋千,身手矫健的大姑娘小伙子们争强好胜,一比高下,看谁荡得最高。只见小伙子飞身而上,腾空而起,一会儿如燕子低飞,一会儿似大鹏展翅,赢得阵阵喝彩。

中午吃罢火锅,牛拉车鼓就开始转村子了。远远就见车辕驾的大黄牛头上戴着一朵大红绸子花,梢里驾着十余头大黄牛缓缓走来。王守庄的车鼓与众不同,车上拉的鼓特别大,鼓面大约两米直径,鼓腔厚一米,两面蒙鼓,黑帮红边。外村的车鼓都比我们的小,是双人双打,唯有我们是单人单打,一人独立天地间,高臂重锤震河山。牛车鼓在村子里走完一圈,最后停在东岸庙场里,也就是老戏台前,这时好几个鼓手争先恐后各显身手,都想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一人一套地表演起来。只见鼓槌翻飞,震耳欲聋,叫好声一片。一会儿是“牛斗虎”,一会儿是“老虎下山”,一会儿是“老鸦搬干柴”“厦坡滚核桃”“秦王点兵”……鼓声不绝,直到天黑。

晚上,村里人自己排练的家戏开始上演了。王守庄的台子虽小,但很藏音,戏台结构很有科学性。那时没有电扩音,全靠演员的嗓子好、发音亮,许多专业剧团的演员在这里演出后,都夸王守庄的台子好。家戏开演前,锣鼓还要打一通,花鼓还要上台表演一番。

戏开了,大人们聚精会神地看戏,孩子们在后面跑来跑去,有的挑着小红灯笼,有的吃着小零食,有的放着手提纸礼花(也叫花子),有的燃着小鞭炮……就这样,全村人聚在戏台下,欢天喜地地度过了新年的第一天。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