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大道通衢向未来

——河津市交通先行铺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4-03-25

记者 余 果

河津市西靠黄河,北依吕梁,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秦晋两省的门户咽喉。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产业,对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以“路长制”为抓手,以“四好农村路”为支撑,全面推动交通强市建设,该市先后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第三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等荣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曾获评“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服务品质稳步提升

近日,记者在河津市汽车客运站看到,一辆辆公交车整齐停放,到了发车时间,公交车依次驶离站台,在每个站点,人们只需登车乘坐,无须支付任何费用。方便快捷的公交,成为河津市许多群众出门办事的首选。

河津市免费公交智慧调度平台。

市民王女士和几个朋友相约到黄河大梯子崖景区去游玩,她们选择坐公交出行,不到半个小时就来到了目的地。“开通旅游公交专线,真的太好了,从家门口坐车,能够直达景点,而且沿途可以看黄河壮阔、赏生态美景,为这一举措点赞。”王女士说。

目前,河津市免费公交共投入车辆137台,辐射主要街道和9个乡镇(街道)125个行政村,直通龙门景区、黄河大梯子崖景区、古今天下景区、薛仁贵寒窑等主要景区景点,日均发车班次680个,日运行里程2万公里,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市民出门选择公交出行已成为习惯和时尚,免费公交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也将绿色出行理念融入了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当中,赢得了市民们连连点赞。

小公交折射“大民生”。去年以来,河津市充分发挥“路长制”组织、运行、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全面推动交通强市建设,助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路长制”工作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目前河津市境内10条县道、33条乡道、328条村道均设立了路政员、监管员和护路员,运用手机App对公路开展常态化巡查,公路事件、灾害病害、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等内容基本实现实时上报、任务分配、现场处置、核查的全流程闭环处理,建立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路长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公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道路建设全面开花,成效显著。高质量修建资源路、产业路。改造杜家湾至任家窑道路、108国道辅线清涧段和龙门段等6条企业周边道路共38.42公里,以公路建设的“加速度”,引领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大力实施美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投资1.1亿元为125个行政村硬化道路310公里,进一步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

道路养护提档升级,路域环境全面优化。提升改造了108国道、209国道、稷西路排水渠41公里,全面改善了主干道路通行环境。实施道路养护工程,及时做好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对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同时推行第三方清扫保洁制度,对全市道路进行专业化、规范化日常养护,使路域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构建了“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去年10月,河津市“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开展主干道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取缔108国道、209国道等平交道口685处,提升改造平交道口308处;拆除跨路广告牌25处,通过路域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公路基本实现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同时,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公路一体化治超系统,设置治超点,实现了对超限超载车辆的非现场管控,恶意超载现象基本消除,有效净化了道路运输环境,保护了路产路权,车辆通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深度融入农村地区发展

促进特色产业变强、农民致富增收

绿随车移,满目苍翠。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上,浪漫沙滩、休闲驿站、观景平台应有尽有,风光美如画卷,令人流连忘返。这里不仅是周边群众节假日的首选胜地,更是他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

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市阳村街道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致富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旅游等方面焕发出新的活力,被誉为河津的“菜篮子”“果盘子”“粮屯子”和“城市后花园”。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让全街道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农村路,构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血脉和骨架。”阳村街道负责人说。

阳村街道设立街道和村两级路长,辖区乡道、村道监管员和护路员实现全覆盖。建立“巡查→报告→处理→反馈→跟踪”五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对公路开展常态化巡查。将“路长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定期开展检查督查,确保路有人养、养必到位,事有人管、件件落实。

道路建设成效显著。阳村街道按照“修一条公路、添一道风景、美一群村落、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思路,因地制宜建路强基,实施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形成了黄河滩涂交通网络,推动了万亩粮食、万亩韭菜、万亩中药材、千亩干鲜果、万亩特色经济作物5个基地建设,一条条绵延的“高颜值”公路,实现从交通要道到旅游生态长廊的“转型”,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助力了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沿线风景秀丽,吸引了众多游客。阳村街道借此机会发展乡村旅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带动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的发展。高标准打造连伯高禖文化广场、东辛封子夏书屋、西辛封史圣公园,真正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农,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品质。特别是韭菜·高禖文化节,以高禖庙、连伯韭菜为载体,通过割韭菜大赛、相亲交友大会、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叫响了连伯韭菜品牌,仅文化节期间连伯村人流量就达5万余人,村集体收入达到40余万元,村民收入100余万元,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道路养护提档升级。阳村街道强化顶层设计、精准定向施策,根据各村路形、路段特点,拓宽路面,加铺沥青,绿化美化,解决道路环境“脏与乱”问题,使乡村道路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大道和亮丽风景线。定期组织路长开展技能培训,夯实业务能力。督促各村把“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的维护管理,形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阳村街道,一条条整洁平坦宽敞的道路在乡间纵横交错;一辆辆城乡客运车辆穿梭往来、安全便捷,农村因路而富、因路而兴,群众行在路上、美在心间,正全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实施公路建设改造、创新养护运营模式

村因路而美,民因路而富。近年来,河津市僧楼镇贺家庄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压实道路管护责任,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畅到美,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据了解,贺家庄村巷道硬化于十多年前完成,由于当时标准较低,多数路面近几年已破旧不堪,小街小巷道路凹凸不平,房前屋后巷道曲折,杂物乱堆,积水严重,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近年来,贺家庄村围绕巷道硬化,同步推进改水、改厕、绿化、亮化等工作,先后铺设混凝土路面16公里,沥青路面3.5公里,实现了全村巷道硬化全覆盖,2022年被确定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贺家庄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村两条通村路“锁钥大道”“映秀大道”,亮化、绿化、美化建设同步到位,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落后的小山村成为美丽宜居的“网红”村。

巷道硬化工程涉及全村群众切身利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最大限度将这项工程做实做细,贺家庄村分三步走开展巷道硬化工作。

巷道硬化前,对全村巷道进行摸底测量统计,主要包括上下水的改造是否完成、原有路面是否需要破除、原有路面承受能力以及需要硬化路面的宽度和厚度,确保工程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巷道硬化中,贺家庄村按照先支巷、后主巷的顺序,从南到北,逐巷进行推进;为了确保工程不返工,在推进中做到每条巷所有住户的上下水改造也全面完工,同时硬化过程中预留绿化的地块,做到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一步到位、互促共进。

巷道硬化工程结束后,为了确保路面不裂缝、不下沉,贺家庄村在做好专业检测、验收的基础上,组织村民对路面进行洒水,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做好清扫保洁维护等管理,严防挖机等重型机械车辆碾压上路。

巷道硬化穿村过巷,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是化解群众矛盾。

“我们在巷道硬化前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村‘两委’干部必须挨家挨户地一一告知,通过收集群众意见,逐条进行研究,并及时予以反馈,确保把问题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贺家庄村工作人员说。

据工作人员回忆,在巷道硬化过程中有一个小插曲。在对其中一条巷道进行硬化时,两户群众因路面高低不平发生争吵,阻止正常施工。村“两委”干部知晓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同时让测量人员现场测量、校准高度,耐心解释政策和规定,一碗水端平,做到公平公正,没有私心,给群众一个明白,最后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硬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修路一朝,养护千日。2023年以前,贺家庄村成立了环卫工作队,每周对所有巷道进行一次全面清扫,日常保洁由村党员干部进行包巷清扫,每月还会组织全体党员对主巷道进行保洁,保证全村道路干净整洁。

2023年以来,河津全市实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社会化运营后,第三方公司利用机械化设备对全村道路进行清扫保洁,并将生活垃圾运走进行发电,解决了生活垃圾无处倾倒的难题。

“现在,镇村干部会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监督第三方公司进行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道路环境面貌显著改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与日俱增。”贺家庄村工作人员说。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