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玉壁古城纪行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4-03-09

□安新明

时值惊蛰时节,春和景明,晴空万里。闲得无聊,我突然想去稷山八境之一“玉壁秋风”的玉壁古城遗址看看。

在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著名的玉壁大战,是中国军事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发生在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的玉壁之战,攻城者为东魏丞相高欢,守城者为西魏守将韦孝宽。高欢驻扎在稷山汾河北南阳村、吴城村一带,驻兵10里之长,现存有土堡“高欢寨”,他带领10余万蒙古游牧将士去攻打西魏,准备一举拿下玉壁,而后长驱直入,进入关中。西魏守将韦孝宽仅带了7000余名将士,固守在这百余米高的断崖平台边,将城墙加高,设了段壁、吴壁、玉壁、郝壁、蒲壁5个壁垒,摆开了十里长的守城之战。高欢后又采用挖地道、攻城冲车等法子攻城,均被西魏守军一一击退。

这场战役从夏末打到了寒冬。到了十一月,天气愈发寒冷,东魏军屯兵坚城之下,久久没有取得进展,伤亡人数也越来越多,士气也随之大伤。高欢无奈,只得下令撤军,撤退的将士们低沉地唱着那首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玉壁城遗址有千亩之大,原城墙高15米。在随行的均安村七旬老友杜水源的指引下,我们看到现存200多米的东西向古城墙。从北门进入玉壁城遗址,只见城门右边立着一块“国家级国宝遗址”的石碑。

在杜老的讲解下,我细细地观看了城墙可见的侧面,清晰地看到墙体的每一层都呈现出不同颜色,应该是由不同土质夯垒而成所致。但有一点不同,我们筑土墙用的工具大都是圆头杵锤,但这里筑城墙是用的土杵石锤,打下的土是鼓心的,像一个大馒头似的。几百年来,人们在筑土墙打下一个又一个圆形的坑。这是为什么呢?

进了玉壁古城遗址,一片枯草茫茫,只有牧羊人圈养的几只羊和几条狗,守护着这片千余年前的古城池,稀少的几个坟墓可能是后人相中这个古老的城池选下的吧。

在东边的崖边,我看到了由万千尸骨形成的一块小崖咀,是民间传说的“万人坑”。但那个地方其实不是坑,只是土崖上土层塌陷形成的一个直径十余米的圆形地貌,“白骨”层层叠加。离深沟底还有几十米,是悬在崖顶的,让人看了心生惧意。这些曾经在这里战死的人被永远地埋在这里,再也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美景。

玉壁古城遗址的尸垒应该不是坑,因为崖下几十米,扔下去才叫坑。况且设在最高处是为让攻城的将士看,以示战绩卓著震慑之用。

在玉壁古城遗址,我沿崖观察了地形,玉壁城似凹形。三面的山崖形成了一个巨大温室与湿地效应,当地温差比较大,每年西北风较多,神奇的是,即使到了霜降、寒露时节,别的地方树草都已经开始枯萎时,这里依然绿草青春。几百年间,人们传说的“霜不降玉壁”是为了纪念战死将士的说法,但用现代科学来解释,应该只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随行的杜老曾和别人打赌,看那句俗语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就在城外下小雪的一天,专门来到玉壁城遗址,看到了无雪的实景。

“青山有幸埋忠骨”,站在百米高的玉壁崖沿,往北即可遥望稷山县城的高楼大厦及西边的南阳村北的高欢寨遗址,思索着发生在1400年前的那场战役,又想起了以前看到过的埋葬了40万将士的“长平之战”遗址,思绪万千,久久未能平静。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