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往今来话稻名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11-06

农安科

根据研究,水稻的驯化很有可能发生在8000年~10000年前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古代“农家品种”是如何命名的?“象形”是古代稻种命名中最重要的法则。比如“银条籼”,“银”是形容谷粒色浅发白,“条”形容谷粒细长;“长芒赤褐籼糯”,颖壳呈赤褐色,具有长芒,“糯”则点出它的品种特性。

除了直接描述谷粒形态,古代农人也喜欢以乡间常见的植物或动物命名。如“芦花稻”,谷粒呈灰白色,垂穗而立之时,远望像极了芦花;“兴隆蚊子嘴”,芒短而尖,颇似蚊子的嘴,谷粒灰黑细长,犹如蚊身,故而得名。

盼望丰产,是古今农人相通的愿望。因此,许多品种名就突出丰产性。如“八百粒糯”“丰润三百粒”等,虽然八百、三百均是虚指,但以此形容它们粒多穗大是无疑的。

花期是一种重要的农艺性状,花期早晚决定着品种丰收与否或者经济价值几何。因此,许多品种常以花期为名,如“七月谷”“九月糯谷”等,一闻便知它们在当地的花期。而“早十日”,则因它相较于当地其他品种早开花十余天而得名。

而一些从西南(桂、滇、黔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采集来的农家品种,往往用的是当地民族语言的音转,如“好用义”“好先令”“毫用利”等。

现代品种是如何命名的?古代的稻种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而现代品种,则是育种家及其团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攻关,在相对较短周期内(5年~7年)培育出的,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因此,现代品种命名时,特别强调知识产权,通常会将育种单位的信息包含在内。此外,如果当一个品种的系谱中有一个标杆品种时,它的命名中往往会去体现这一点,如“桂朝2号”,就由“桂阳矮49”和“朝阳早18号”杂交选育获得。

通常一个审定品种的诞生,需要从数以万计的植株中筛选出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候选单株;然后,由这些单株发展成稳定的中间品系,再年复一年地反复筛选,最终获得审定品种。品种名中的数字,往往是当时育种家当时选出株系序号。如“沪旱15”,就是在几百个株系中选出的第15个株系。 (《中国食品安全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