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古人保鲜食物有绝招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6-29

□宗合

在没有冰箱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给食物保鲜的呢?

古代虽然没有冰箱,但是有冰啊!我国古代就有冰窖。冬天结冰时,将天然冰凿出来,储存到挖好的地窖里,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天然的低温储存室。

据考,在周朝时,朝廷甚至还专门设立了“凌人”这种官职,专门负责取冰、用冰等事宜。《周礼》中曾记载:“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在《诗经·七月》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其中凌阴指的就是冰窖。但冰窖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能够享有“冰”的待遇,非王公贵族不能受。明清两代,冰更是紧俏货,炎炎夏日,只有特定的日子,能得到赏赐的极少数冰块。因此这种储存食物的方法,平民百姓也学不来、没条件学。

冰鉴是古代暑天用来盛冰,并置食物于其中的容器(俗称:古代的冰箱),它可是现代冰箱的始祖。冰鉴箱体两侧设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孔,既是抠手,又是冷气散发口。《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时时都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冰可谓弥足珍贵。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其功能明确,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少年科普》)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