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大栅栏的戏园子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27

□刘永加

清末民初,大栅栏是市井百姓、达官贵人休闲的好地方。当时大栅栏里最具特色的就是戏园子,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戏园,当年内城禁止,惟正阳门外最盛。属于大栅栏内者五处:曰庆乐、曰庆和、曰广德、曰三庆、曰同乐轩。”民国时还涌现出新戏园,如中和园、文明园、第一舞台和正乙祠戏楼等。

清代杨静亭《都门杂咏·市廛(chán)门》中有一首诗,描述了大栅栏繁盛景象:“画楼林立望重重,金碧辉煌瑞气浓。箫管歇余人静后,满街齐响自鸣钟。”

徽班进京后,大栅栏的戏园子成了名伶们竞相登台演出的重要场所。据清道光时期国子监学正杨懋建的《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每日,这些戏园子都是高朋满座,精彩剧目轮番上演,喝彩之声此起彼伏。

后来的杨月楼、孙菊仙、王瑶卿、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谭富英等一大批名角都在此演出过。

当时,为了便于演出,名家们都会选择在大栅栏一带设寓所。《鞠台集秀录》中记载有86位名伶住在大栅栏一带的韩家潭、百顺胡同、大外廊营、猪毛胡同(现朱茅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和樱桃斜街等。

大栅栏的老戏园子大体形制差不多,据《鞠部丛刊》描述:“京师戏园,构造简单,占地亦不大。所设之座仅长案,长条凳而已,戏价一律。除楼上稍昂外,余均普通,且不分等次。各园之容积,大者可坐一千三四百人,小则千人而已。开闭窗户极多,夏日除逢盛暑,余则微风习习,尚不至挥汗也。”

后来随着西方建筑形式的传入和歌剧的影响,上海首先出现了很多新式的戏园子,此后北京修建新的戏园子时,大都模仿上海戏园的规模和形制。大栅栏一带拥有新式舞台的第一舞台、文明园等,成为名角名班轮番上阵、互打“对台”的阵地。

 (《北京晚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