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清朝白兔才成为主流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24

李开周

汉朝学者王充从来没见过白兔,所以断言“兔毛不白”,兔毛不可能是白的。到了东晋时期,一个叫庾翼的人有幸见过一只很小的小白兔,便珍而重之地养起来,等养大了再献给皇帝。您看,白兔在古人心目中就是如此稀缺。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中,宋国农民无意中捡到一只撞死在树上的兔子,于是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他当初捡到的兔子会是什么颜色呢?大概率不是白色。咱们小时候都背过《木兰辞》的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见到的雄兔和雌兔是什么颜色?大概率不是白兔。

那么白兔到什么时候才变得常见呢?看古画就知道了。北宋画家崔白有一幅《双喜图》,画了两只喜鹊和一只兔子,那只兔子是灰兔。南宋画家李永有一幅《喜鹊野兔图》,花了两只喜鹊和两只兔子,那两只都是灰兔。明朝的唐伯虎画过一幅《嫦娥奔月图》,嫦娥怀里抱着兔子,也是灰兔。明朝另一位画家陶成画过一幅《蟾宫玉兔图》,冷清的月宫里蹲着一只孤零零的玉兔,那倒确实是白兔。

直到清朝,《梧桐双兔图》《月中桂兔图》《东山狐兔图》等以白兔为主题的画作批量涌现,白兔终于成为主流。白兔已经太多,连老百姓都见怪不怪了。 (《北方新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