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

大熊猫曾用名多达30个

来源:发布者:时间:2023-03-24

金陵小岱

考古专家曾在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发现了始熊猫的化石,后又在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发现了大熊猫的上颌骨和牙齿。原来早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啦!

大熊猫在古代居然被叫成猛氏兽、猛豹、貘、貊、白熊、花熊、白豹、白罴、文罴、银狗、华熊、花头熊、竹熊、杜洞尕、峨曲、角端、执夷、食铁兽、驺虞、貔貅……这些听起来无比英武神勇的名字在史料文献中居然多达30多个,但由此也能看得出来古人对大熊猫是真爱。

在这么多名字中,古人最爱用“貘”及“玄貘”“貊”来称呼大熊猫,这是因为古人习惯于用谐音进行取名。郭璞注疏《尔雅》提到:“猖与貊,貃与貘,并字异,而音同,声转为猛。”由此可以看出猖、貊、狛、貃等,要么是“貘”的谐音,要么就是“貘”的异体字。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叫“熊猫”的呢?这还得从清同治八年说起。某天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四川得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奇兽标本,他暂时取名为“黑白熊”,后就寄回了欧洲研究。至1900年,大英博物馆检验了这个标本的头骨和四肢骨骸,认为这个动物与其他的熊类不同,属于新的物种,于是改名为“Giant Panda”,翻译过来就是猫熊。后来怎么又变成了熊猫,有一说法称是中外书写方向的差异,外国人从左往右读“猫熊”,咱们就从右往左念“熊猫”。

 (《北京青年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