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学用《弟子规》

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3-02-07

刘武彦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根据中华民族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古典蒙学读物。

李毓秀在弘扬国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办敦复斋。李毓秀师从党成,与友人王奂曾、贾鸣玺、谢丕振等切磋学问,对于朱熹理学的继承和发扬、绛州童蒙教育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李毓秀研究和讲学并举,创办敦复斋,绛州姚吉士、阎廷玠和梁开宗等都是他的门人。敦复斋,后改名为绛州学堂,民国时期更名为绛垣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新绛中学。李毓秀将学堂起名“敦复斋”,源于《易经》“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意思就是要自我反省,不断地完善,促使自己处于正道上。二、著作有文献史料价值。李毓秀的著述包含四书类和蒙学类,包括《四书字类释义》《四书正讹》《水仙百咏》《宋儒大文约》《训女三字文注》等,对研究四书以及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对于研究清初绛州的教育提供了一定史料。三、具有重要的教育传承价值。他的著述作品,均体现了他的四书功夫和对社会教化的重视,与辛全、党成并称为“绛州三贤”。《弟子规》内容浅显易懂、顺口押韵,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受到了儿童的喜爱。在当代,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辅助教材,《弟子规》不仅被用于幼儿教育,而且被运用到中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蒙学教育范围。科学地分析,学用《弟子规》起码有三种作用,一是培养青少年孝的理念、善的品德,二是培养人的安全意识,三是培养人的健康卫生习惯。这三个方面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弟子规》的精华部分:一、好的理念:主要是孝的理念。百善孝为先,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注重孝道的历史,为什么推崇舜帝?舜帝是孝道的重要代表。“首孝悌,次谨信”“父母呼,应勿缓”“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等都是体现孝道的内容。二、好的智慧:就是人们生存发展的智慧,“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事勿忙,忙多错;勿为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等,都是生存发展的策略智慧。三、好的方法: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生活学习的正确方法,“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人问我,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等都是很好的生存、学习的方法。

党和政府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地涌现出学用《弟子规》促进工作学习的生动事例。新绛人王俊闳出版了《〈弟子规〉密码》,王峰创作了《弟子规》歌曲并出版了《李毓秀传奇》著作,景兴隆出版了《联话弟子规》,王合龙参与山西省参事室、文史馆、山西省文史研究中心创作出版《弟子规书篆释》,新绛人刘保民、卫世新在《山西日报》发表了有关李毓秀《弟子规》的文章,弟子规公益网予以转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介绍绛州大儒李毓秀百年传诵《弟子规》,等等,都体现出《弟子规》著作广泛的影响力。

山西绛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举办十多场弟子规学堂讲座,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投入人力物力,立足当地实际,树立学用《弟子规》品牌,弘扬传统文化,受到一致好评。王庚星、杨慧敏、安秀文、邓泳中、宋卫国等专家都参与了讲座,收到了弘扬国学、以文启智的良好效果。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