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11-25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近段时间,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大幅度增多。
近日,市中心医院接诊了一例特殊患儿。为什么说特殊呢?因为该患儿的支气管里竟然长出了一棵“小树”。
小乐(化名)是芮城人,今年8岁。起初,小乐只是持续咳嗽。父亲也就没太当一回事。谁知一天早上,小乐突然出现了高热症状,并伴有呼吸困难。在当地问诊无果后,小乐被紧急送往市中心医院。“送到我们医院时,小乐已经满头大汗、面色青紫、口吐泡沫。经过检查,他的血氧饱和度仅有70%,CT也显示左肺完全实性密度影,这意味着孩子左肺的通换气功能完全丧失。”11月14日,接诊医生、市中心医院儿内科张宝珍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
根据小乐的症状,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儿内科主任王立和与张宝珍初步诊断考虑左肺大叶性肺炎(重症)。他们立即对小乐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及雾化等对症处理。但小乐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考虑到小乐已经8岁,支气管镜进入外源性异物的可能性较小,王立和与张宝珍高度怀疑小乐患的是一个罕见的疑难杂症内源性异物——塑型性支气管炎。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帮助下,他们决定对小乐进行支气管镜诊断性治疗。
支气管镜是一项内窥镜检查,一般从鼻腔插入,通过咽喉、会厌、声门到气管及细支气管,能非常形象地显示呼吸道的各个解剖部位的结构。近年来,伴随呼吸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技术已成为儿童呼吸疾病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诊疗手段。采用支气管镜时,一般会进行局部表面麻醉,患儿无明显痛苦感觉。
起初,医护人员使用小儿支气管镜下镜。但发现小乐的痰栓已经成型,纤细、柔软的小儿支气管镜无法取出,只能采用成人的支气管镜。但采取这一方式,就必须先拔除小乐的气管插管。“因为小乐的病情比较严重,左侧肺部完全无法呼吸,我们之前对他进行了气管插管。拔出插管,意味着治疗过程中,小乐失去呼吸供给,治疗过程存在无法预估的风险。”王立和告诉记者。
但如果不抓紧治疗,小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治疗伴随风险,“冒险”换来新生。在与小乐的父亲充分沟通,取得信任与理解后,市中心医院两个科室联手,开始在床旁用成人支气管镜对小乐进行诊断性治疗。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操作,从小乐左肺中取出了一条高约10厘米的塑型痰栓,形似“小树”。
术后,孩子心率、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咳嗽和呼吸急促也明显减轻。为使孩子早日康复,市中心医院儿内科还专门邀请该院中医科的专家为小乐开出中药汤剂调理。经过10余日的护理,恢复健康的小乐顺利出院。
据了解,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是指由于内生性支气管树样管型或黏稠物堵塞支气管,引起局部或广泛性气管支气管堵塞,导致肺部分或全部通气功能障碍、肺不张,最终引起严重呼吸窘迫的一种呼吸急症。
PB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疾病,国内于2004年首次报道了该病。PB病因相当复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肺囊性纤维化及各种呼吸道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性感染均与该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王立和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反复发热咳嗽,并伴有呼吸急促,不可在家自行服用抗生素等,应及时就医,如病情急剧进展,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常规抗感染、吸氧等疗效差,应警惕患有塑型性支气管炎可能。( 记者 王耀)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