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17
黄逸
上党天下脊,辽东真井底。
玄泉倾海腴,白露洒天醴。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在《人参》一诗中的前四句,在当时,人参主要产于上党地区,被称为“紫团参”,虽也有辽东人参,但被视为质量不佳,只能算“井底”级。
上党历代划界不定,秦汉时最大,包括今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全境,临汾市、晋中市一部分,以及河北邯郸市一部分,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
唐代建基于山西,上党地区也在其中,后人附会龙兴之地必有“王气所钟”,遂生“得人参者得天下”之说。清代崛起离不开辽东人参,尤倡此说。清人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写道:“今上党久无负贡,自辽阳以东,山林中皆有之(指人参),盖地气所钟,岂偶然哉。”
魏晋南北朝名医家陶弘景在《药总诀》中,称上党参“润实而甘”;其次是百济参(今朝鲜半岛所产),“气味薄于上党者”;最差是辽东人参(书中称为“高丽参”),“形大虚软,不及百济,并不及上党者”。
在明之前,不仅辽东人参不受重视,连人参本身都不太受关注,可到明英宗至明万历时,它突然成了“神药”,通过边贸,明廷每年大量购入辽东人参。努尔哈赤起兵,就在人参主产区附近(今辽宁省新宾西北苏子河一带),最多时,后金靠卖人参,年获利达250万两白银。这笔收入在明清易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者蒋竹山先生甚至将清朝称为“人参帝国”。 (《北京晚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