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者:时间:2022-08-16
高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可分为十五《国风》,其中的《魏风》七篇与《唐风》十二篇产生于当时的晋地。《诗经》的题材,反映了周王朝前、中期五六百年间的社会生活面貌与思想倾向。
《唐风·鸨羽》云:“悠悠苍天,何其有常!”意思是:正大的苍天啊,何不真正实行常法呢!先民们意识中的常法,即符合天意的法,是公平和正义的寄托。“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当统治者能够视民、听民因而保民的时候,便是执行常法;当统治者不能保民的时候,人民会认为统治者违背天意,就会期盼苍天来解救,苍天成了法治的象征,这就是早期的法治文化。
反映在《诗经》中的早期法治文化,更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那些反对奴役和剥削的诗篇。如《魏风》中的《伐檀》与《硕鼠》,形象地表达了古晋地先民的这类思想,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呼唤正义的经典表达,抒发了底层民众的真情与心声,也使这类作品成为历代最容易、最广泛流传的不朽名篇。
简说《伐檀》。《伐檀》是一首通篇直截了当地嘲骂剥削者的诗。全诗强烈地反映出当时劳动者对社会上层所谓“彼君子”们丑恶行径的怨恨,并对盘剥者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
《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在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更多的劳动果实,不免愤懑,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责问。全诗分为三章,各章语词多重叠,意思亦相连、相近,按照诗人层层递进的情感发展脉络演为三个层次。“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首章,后两章结句也都以“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反复咏唱。
从内容与主题思想上讲,三章三个层次全是记写劳动者的艰辛、感叹、责问与对不劳而获者的嘲讽。首先直叙伐檀的劳苦,随即转到描写抒情。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树木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产生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欣赏清新明丽的自然之美,对于这些底层劳动者来说毕竟是奢侈的,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的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着的繁重而无休止的劳动,没有自由,而大量的劳动成果却被那些“不稼不穑”“不狩不猎”者攫取,从而激起了心中强烈的不平与无法压抑的愤怒,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对盘剥者进行了冷嘲热讽,释放了蕴藏在胸的不平之气,点明了主题。
从艺术形式上讲,三章复沓,反复咏叹,不仅深沉地表达了伐木者的反抗情绪,还在内容上起到补充作用,二、三章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以劳动生活的连续性暗示了他们劳动的无休止性。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也说明盘剥者对猎取何种之物一概不论,只要能据为己有便不放过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懑之感,不加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此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至八言兼有,根据叙事、抒情的需要,纵横错落,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简说《硕鼠》。《硕鼠》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在中国古代社会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劳动者处于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他们反剥削、反压迫、反奴役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到《诗经》时代,即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的逐渐衰落,奴隶由逃亡变为“庶民”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硕鼠》篇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这首诗的第一章,以物拟人,以“硕鼠”比喻剥削者。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用比体,每章的后半节则转为人对鼠的控诉,寓意敞亮。喻体与喻指是鲜明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畅快易懂。
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剥削者为贪婪可憎的肥大老鼠,第二句则以不容置疑的口吻直截了当地告诫他们“无食我黍(麦、苗)”,强烈表达了作为付出者、被剥削者的“我”从内心到外表对“硕鼠”的不屑之情、愤恨之意。三四句进一步揭露“硕鼠”贪得无厌而寡恩的表现:“我”多年养活你,你却不肯给“我”顾惜、安慰,从而揭示了剥削者的自私、贪婪与无情。后四句更以万般无奈后的决绝之意喊出了心声,即付出者、被奴役者的决心与向往:“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公开宣布坚决离开“汝”,决计不再养活“汝”,要去寻找解放自己、适合自己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当然,是否能找到那种理想中的“乐土”呢?只是一种幻想,但却代表着“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标志着“我”在饱经盘剥后要奋力脱身的一种觉醒。 (《山西法制报》)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