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日报发布者:时间:2022-08-15
记者 苏黎原 通讯员 张文青 王国帅
由先进,到落后,再到重夺先进。最近,全市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结果揭晓,在五类考核事项中,临猗县四类评为“优秀”等次、一类评为“良好”等次,以5年来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优秀成绩,画出了“V”字反转轨迹,打赢了一场翻身仗。
为了打赢这场翻身仗,临猗县学思践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部署和市委“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要求的对标定位,坚定坚持“党建立县”总思路,在实践实干中科学提出了“一园三区四个临猗”的建设目标。
“创新”发展 破旧立新
革故鼎新,方可开创未来。
临猗县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思路目标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乡镇财政体制、土地、机构、考核等多项改革,破题开新,激活了发展的“一池春水”。
——创新思路目标。一年来,临猗县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思路目标,即“一园三区四个临猗”。“一园”,就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区”,就是建设黄河流域(临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运城市域发展核心区、工业转型升级集聚区;“四个临猗”,就是建设绿色临猗、和谐临猗、智慧临猗、美丽临猗。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让乡镇有实力干事。率先在全省试水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制定了超收返还、招商引资奖励、资产收益返还、土地出让收益分成、土地复垦收益分成、放宽资金使用权限、村级经费绩效管理“七条”激励政策,赋予乡镇“聚财、生财、用财、管财”的权力,让“穷”乡镇“富”了起来。仅2021年,该县14个乡镇实现财政增收1700万元,累计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9个,落地开工18个,总投资达到4.2亿元。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经验正在全市推广。
——土地改革,解决了项目用地难题。召开全省首家县级土地改革大会,组卷报批时限由6个月压缩至3个月,供应土地42宗1500余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00余亩,有效解决了项目用地难题。完成“地证同交”5宗,加快项目落地步伐。抓实“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联动改革,搭建“拿地即可开工”通道,出让“标准地”14宗845亩。改革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机构改革,挖出了内部潜力。系统优化党委职能部门架构;整体重塑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对相关应对风险挑战的事业单位进行功能再造,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去行政化、去营利性改革,涉改单位实现了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从“物理融合”到“化学反应”的根本转变。
——创新“双考核双服务”考评体系,以考核指方向,以考核助落实。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党建”和“业务”双部署、双考核,县委自上而下、传导压力,推动任务落实;部门自下而上、主动作为,服务党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实现党建与业务双向促进,考核与服务双向发力,党的领导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提升。
“协调”发展 补齐短板
十个手指弹钢琴,方能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面对城乡基层人力资源紧缺等巨大困难,临猗县用好协调发展这一制胜要诀,善用“十个手指弹钢琴”,全面布局、统筹发展,以人力、物力、组织力向基层倾斜的有力举措,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人力。深化省校合作,对接全国120余所高校,共建“12大基地”;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7人,全职引进高学历人才32人;外聘6名院士,300余名专家为智库人才;吸引66所高校共计291名大学生来临猗实习实训。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已获得大专学历388名,换届后进入农村“两委”干部队伍269名,占比69.33%;选派190名优秀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招录大学生到村工作,实现272个村全覆盖,储备后备干部949人。组织脱贫人口返岗务工3328人;累计发放小额信贷1387万余元,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物力。列支基层治理资金5942.42万元,保障网格治理、行政执法、主题培训、集体经济、村级运转、“五面红旗”创建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定7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0万元以上村80个,占比29.4%。提档升级38个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张嵩、云冲等13个美丽乡村,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6600座,实施通道绿化113公里。庙上特色小镇建成运营,鲜枣文化节、果品文化节等成功举办,亮出了一张张乡村振兴新名片。
——组织力。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乡村振兴“五面红旗”示范村创建,完成228名党组织书记初次评星,制订《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方案》(草案);划细划小各级网格1.2万余个,建立网格党组织982个,进一步优化治理体系。
“绿色”发展 宜居宜业
“早来临猗滩,何必下江南。”
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有了规划,以前承包不出去的几十万亩黄河滩地,现在炙手可热。临猗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扮美城市,倾力打造“环境友好城市”。
——美在城乡。加快盐临夏同城化发展,完成政府东侧广场改造提升和中央水系公园项目建设,持续抓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度。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抓好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产业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围绕黄河、涑水河及209国道沿线,高标准打造10个美丽乡村。
——美在文旅。围绕“两河一岭”,启动全域旅游创建。推进傅作义故居景区提升工程,创建国家3A级景区。实施临晋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加快临晋县衙4A级景区创建。建设猗顿文化产业园。推动丰淋牧业科教研学基地建设,开发养殖小镇亲子游玩、大嶷山绿色有机采摘等活动,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道路。
——美在通达。完成260公里乡村道路提升改造。继续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市通达度。打造旅游线路,20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贯通,加快25公里涑水河旅游公路一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临猗黄河大桥建设,谋划实施晋永高速(临猗段)项目,打通对外开放新通道。
——美在生态。大力开展国土绿化、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持续推进沿黄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企业绩效评级和清洁生产,不断提升空气环境质量。实施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楚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确保黄河、涑水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开放”发展 互利共赢
二三十年前,临猗县就曾以纺织、兽药、装备制造等当时先进业态的蓬勃发展,在全市工业发展中独树一帜。
如今,临猗县针对新的形势,发扬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思维,坚持转型求“变”,构建开放协同的大系统、共建共享的大舞台。电子科创园、鑫晟新材料等一大批小而强的区域性“独角兽”企业,又在各自行业中茁壮成长、跃居潮头。
——转变思想。实施“携手合作”行动,支持企业主动对外合作、发展壮大。实施“素质提升”行动,深化省校合作、校企合作,“企业大讲堂”开讲,全方位提升企业家素质。实施“典型选树”行动,评选表彰奖励一批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企业家,引领进步。
——转换方式。围绕全市“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推动传统产业内涵集约发展,壮大装备制造集群,扶优精细化工集群,做强纺织印染集群。推动电子产业等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产值达到30亿元。推动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挖潜增效发展,向建设全国最大的粉末冶金原材料基地迈进。同时,进一步提升防爆机车、渔药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
——转化动力。强化资本撬动,推动股份制改造,探索成立工业引导基金,加快担保链债务风险化解步伐,该县一半以上的核心企业顺利脱网。强化科技驱动,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家,认定“两化”融合管理两家。强化要素联动,完善排水、供水、道路等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为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便利条件。
“共享”发展 利民均用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临猗县坚持“三事”理念,即关乎民生的事、事事在心;惠及民利的事、事事尽力;符合民意的事、事事呼应。抓实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守牢安全底线,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社会保障。落实全民参保计划,社保卡持卡人数58.5万余人,电子社保卡签发数31.8万余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超过97%。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完成葫芦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年内培训不少于5000人,带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劳动力转移6100人。
——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双减”政策,持续办好课后托管和周末假期免费培训服务。持续深化新教育实验改革,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办学质量,推动高中教育提质发展,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全力推动义务教育“私转公”。全面增强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加快融媒体大楼、美术馆、档案馆建设步伐。打造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两个高标准的“河东书房”,让临猗充满书香气息。
——守牢安全底线。严守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压实“四方责任”,确保应急状态下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滥采、非法生产等行为的高压态势,科学应对处置各类事故灾害。严守社会稳定底线,全力做好重要时期维稳保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争创省级平安县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