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登录|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钩沉>

唐朝的“冰激凌”

来源:运城晚报发布者:时间:2022-08-08

□肖雅文

中国人藏冰的历史非常悠久,周朝时已专设掌管“冰”的职位,主要用于祭祀和降温。到了春秋时期,冰的用途更加广泛,根据《楚辞·招魂》记载,当时的诸侯们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

隋朝初年,以牛、羊、马等乳制品制成的“酪饮”开始作为夏日冷饮流行。这种冷饮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一种名为“酥山”的冷冻奶制品糕点诞生了。

“酥山”被许多人看作是冰激凌的雏形,它主要由山羊奶、牛奶发酵后添加面粉、樟脑等制成。但有历史学家认为,这种冷冻糕点与今天的冰激凌并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冰甜点。

不过在唐代,长安街上还出现了专门做“冰凌”买卖的商人。这时,人们已经会制作“冰棍”,通过在大木桶里放上冰,并撒盐降低冰的熔点,将装有蔗糖水的小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糖水就冻成了冰棍。

然而,唐代的冯贽在《云仙杂记》里写道:“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杜甫也感叹“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可见,当时的冰雪并非人人都能消费得起。

宋朝时,吃冰是官员们的工作福利之一。《宋史·礼志》中规定,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伏日这天会被赏赐“蜜沙冰”。据推测,“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在当时,还有一种“乳糖真雪”,即在碎冰之上撒上炼乳,非常香甜。

由于民间兴起私人藏冰,饮冰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人们多把果汁、牛奶、药菊、冰块等混合调制成冰冻的饮品,取名叫冰酪。诗人杨万里曾在《咏冰酪》中形象地描绘了冰酪的样子:“似腻还成爽,如凝又似飘。玉米盘底碎,雪向日冰消。”(《解放日报》)


网站声明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